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94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81.
为了分析谐振管中气体温度在射流的长时间作用下能升高至某定值但不能无限升高的原因,针对由声速喷嘴和圆柱形谐振管组成的系统,利用激波理论对圆柱形谐振管中周期性运动的激波与膨胀波对气体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激波使管中气体温度升高、膨胀波使气体温度降低,它们的周期性作用使管中气体温度能够累积升高,随着气体温度的升高,激波的加热作用减弱,并最终消失,管中气体温度达到某定值。  相似文献   
382.
在汽油 空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爆震波峰值压力。研究了圆环型扰流片的堵塞比、片数和间距对爆震波峰值压力的影响,以及上游扰流片间和下游扰流片间压力波峰值压力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定结构的PDE,扰流片存在合理的堵塞比和间距以及最少片数。试验得到最佳堵塞比为44 5%左右,最佳片间距为爆震管内径的2倍左右,最少片数为6片。这些结果对PDE和扰流器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3.
在分析老式飞机除冰车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研制开发即热式飞机除冰车的飞机除冰液快速加热系统实验台,并做了大量实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加热系统温度控制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飞机除冰液快速加热系统较老式系统准备时间短,工作更节能,并有良好的精度及抗扰动性能。  相似文献   
384.
气动谐振加热基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掌握气动谐振加热的规律,为气动谐振点火器的研制提供试验基础,在原有气动谐振加热初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谐振气体流量变化,不同的排气孔形式以及不同内径的谐振腔对谐振加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气动谐振加热基础试验,得到了谐振加热性能随不同参数变化的规律,为气动谐振点火器结构参数的选择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85.
卫星信号经过长距离传播,信号能量损耗严重,到达地面的功率很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脉冲干扰为常见的干扰类型,所以针对不同功率、不同周期,以及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干扰信号,通过接收前端采集受脉冲干扰的GPS L1信号,利用软件接收机及多相关器生成技术,详细分析了脉冲干扰对接收机信号捕获与跟踪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周期为1ms的脉冲干扰信号,能对接收机产生强烈的干扰效果,捕获图中的噪声明显增大;跟踪过程中,载噪比和相关值突发性减小,造成跟踪数据异常。而长周期的脉冲信号仅在脉冲到达时影响接收机的捕获和跟踪,但由于信号跟踪不能连续进行,导致伪距观测量的不连续与导航数据不能正常解码,从而干扰接收机。  相似文献   
386.
针对以超声速或高超声速飞行的高速柔性飞行器,气动加热、气动弹性与飞行动力学间的相互耦合效应更加显著的情况,综述了高速柔性飞行器耦合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弹性变形引起的非定常气动力的主要计算方法、受热结构气动弹性分析、气动弹性与飞行耦合动力学分析等.最后,提出了高速柔性飞行器耦合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及问题.  相似文献   
387.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纳秒脉冲激光冲击制孔过程孔壁热应力,分析不同脉冲数作用下制孔过程孔壁热应力演变特征,揭示了不同厚度再铸层内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纳秒脉冲数增加,制孔深度不断增加,孔壁最高温度和最大von Misses等效应力逐步远离激光入孔端,但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在激光入孔端;随着再铸层厚度的增加,其内部拉应力不断增大,微裂纹易产生于较厚的孔壁再铸层内.  相似文献   
388.
为使某航空发动机转子过盈止口热装到位,需要选择合适的预紧压力.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过盈止口进行稳态、瞬态热分析及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止口温度场、接触压力及摩擦力随时间的精确变化趋势,为合理选择过盈止口热装压紧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9.
对Ni T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在准静态和动态加热工况下回复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准静态工况下的本构模型迭代算法,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吻合试验数据。同时阐述了SMA丝作为驱动器时,传统本构模型在动态加热工况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平均速率插值算法。该算法能较好计算动态加热工况下SMA丝驱动回复应力,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390.
直升机环境控制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我国直升机加装环控系统提供有益经验,文章总结了各类常见的机载制冷系统、制热系统,统计了典型直升机的环控系统形式,分析认为未来直升机环控系统发展趋势为蒸发循环制冷系统联合发动机引气加热系统。通过分析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中主要部件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及节流装置的性能要求,今后在选装机载蒸发循环制冷系统部件时,应优先考虑选用涡旋式压缩机、平行流换热器、电子膨胀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