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77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纳秒脉冲激光冲击制孔过程孔壁热应力,分析不同脉冲数作用下制孔过程孔壁热应力演变特征,揭示了不同厚度再铸层内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纳秒脉冲数增加,制孔深度不断增加,孔壁最高温度和最大von Misses等效应力逐步远离激光入孔端,但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在激光入孔端;随着再铸层厚度的增加,其内部拉应力不断增大,微裂纹易产生于较厚的孔壁再铸层内.  相似文献   
202.
王振锋  白菡尘  李向东 《推进技术》2014,35(11):1455-1460
为在脉冲燃烧风洞上应用油流技术,针对该类设备马赫数6条件下气流总温高(可达1650K)、有效试验时间短(约300ms)、小动压条件下显示油"流不动"等困难,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试验设备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Φ=600mm脉冲燃烧风洞。采用两个多级压缩楔模拟高超进气道外压缩面,其中三级压缩楔偏转角为6°,7°和8°,两级压缩楔偏转角均为10°。运用高速摄像方法获得了点式图谱的动态变化过程。三级压缩楔8°拐角上游油点在200ms内流过了拐角,并向下游移动了足够长度,可判断该拐角处气流不产生分离。两级压缩楔油流结果则显示风洞尾气会显著改变图谱分布。  相似文献   
203.
针对航天器快速绕飞姿态控制和脉宽调制,提出了脉宽调制指令算法,结合航天器转动惯量、期望状态、控制力矩等进行了姿态控制可行性分析。基于误差四元数的姿态滑模控制,结合不同的控制力矩和脉宽调制档次,采用姿态角误差分析了脉宽调制、控制力矩、姿控精度的关系。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脉宽调制控制指令的有效性和姿态控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4.
In order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thrust stand system based on impulse thrust mea- surement method, a liquid-fueled pulse detonation engine (PDE) is designed and built. Thrust per- formance of the engine is obtained by direct thrust measurement with a force transducer and indirect thrust measurement with an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ECDS). These two sets of thrus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thrust performance. Then thrust data measured by the new thrust stand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he verified thrust data to test its feasi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ust data from the force transducer and ECDS system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within the range of measurement error. Though the thrust data from the impulse thrust measurement system is a litter lower than that from the force transducer due to the axial momentum losses of the detonation jet, the impulse thrust measurement method is valid when applied to measure the averaged thrust of PDE. Analytical models of PDE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tical thrust performance is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data due to ignoring the losses during the 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 process. Effect of equivalence ratio on the engine thrust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by utilizing the modified analytical model. Thrust reaches maximum at the equivalence ratio of about 1.1.  相似文献   
205.
多循环脉冲爆震发动机概念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发展一种基于多循环爆震试验的新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结构设计方法,以汽油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内径为50mm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内产生了充分发展的脉冲爆震,根据试验结果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设计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研究发现,当发动机结构尺寸一定时,决定推力壁压力等效作用时间的经验常数K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爆震频率的增大按一定函数关系减小,当爆震频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经验常数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常值3.90。根据得到的经验性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单次爆震的经验常数K为5.35。  相似文献   
206.
在汽油 空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爆震波峰值压力。研究了圆环型扰流片的堵塞比、片数和间距对爆震波峰值压力的影响,以及上游扰流片间和下游扰流片间压力波峰值压力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定结构的PDE,扰流片存在合理的堵塞比和间距以及最少片数。试验得到最佳堵塞比为44 5%左右,最佳片间距为爆震管内径的2倍左右,最少片数为6片。这些结果对PDE和扰流器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7.
多孔床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研究了高限制条件下,多孔床丁羧和丁羟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考察了推进剂的装药密度及其颗粒尺寸的大小对装药燃烧转爆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床丁羧和丁羟推进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产生燃烧转爆轰的,而且构成多孔床推进剂的碎片越细小,则推进剂越易产生燃烧向爆轰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8.
固体推进剂燃烧转爆轰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维分离两相流反应模型以及变步长跳步差分计算格式,模拟了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计算结果详细、合理地描述了推进剂在燃烧转爆轰过程中的流场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确定诱导爆轰距离(L_(DDT)的方法,由该法所得L_(DDT)的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其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209.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蒸发助爆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φ180 mm的燃用汽油的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成功起爆,设计了几种型式的蒸发助爆器以提高燃油的蒸发率,通过蒸发助爆器内产生爆震波来触发大管内的爆震波。进行了不同蒸发助爆器管内径(φ13mm,φ16 mm,φ29 mm)的试验比较,φ29 mm的蒸发助爆器内装螺旋型钝体与不装螺旋型钝体的试验比较,以及φ29 mm和φ37 mm都装螺旋型钝体的蒸发助爆器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管径及不同结构蒸发助爆器对爆震波产生的影响及机理,及对爆震波压力、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管形蒸发助爆器可以使PDE成功起爆。在同样堵塞比下,在蒸发助爆器的小管内加螺旋型钝体并增加螺旋形钝体钢丝直径,减小小管壁厚,对降低推力损失有利。   相似文献   
210.
李建玲  范玮  秦红强  熊姹  严宇 《推进技术》2010,31(4):508-512
为了研究基于液态燃料的爆震波点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液态煤油/氧气爆震波点火实验。实验中氧气和煤油的供给压力分别为1.0 MPa和0.7 MPa,火花塞点火能量为50 mJ。研究了两相爆震波点火技术的基本特性,实验表明:采用低点火能量能够快速产生充分发展的爆震波,煤油/氧气爆震压力可达4.0 MPa,爆震波速度可达1500 m/s到2001 m/s,尾焰温度约为2075 K。开展了两相爆震波由单管向多管传播的实验,验证了两相爆震波多管点火技术的可行性,目前可实现四管同步点火。实验显示两相爆震波点火技术重复性强,多管点火具有较好的同步性,时间差别为几十个微秒量级,适用于多燃烧室液态火箭发动机的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