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航空   1097篇
航天技术   207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4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制备了Al/AP/HTPB推进剂和储氢合金/AP/HTPB推进剂,并对它们进行了DSC,PDSC,爆热和燃速测试.DSC和PDSC测试结果表明,储氢合金对AP/HTPB推进剂的凝聚相反应有催化作用,在0.1MPa和5MPa下,使其凝聚相主分解温度分别降低21.67℃和15.67℃,凝聚相反应热分别提高105.97%和21.87%;爆热测试结果表明,储氢合金对AP/HTPB推进剂的气相反应有催化作用,使气相反应热提高4.74%;燃速结果表明,储氢合金可以提高AP/HTPB推进剂的燃速.进一步研究表明,A1/AP/HTPB推进剂和储氢合金/AP/HTPB推进剂的燃速与爆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结出了燃速-爆热关系式.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贮存寿命预估的难题,开展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贮存可靠性、装药老化性能、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建立了GM-RBF网络模型、基于修正Ar-rhenius的交变温度预测模型、基于加速老化和结构完整性分析的装药贮存寿命预估模型,从不同角度来对装药贮存寿命进行组合预测.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预测系统,通过实验数据和仿真分析,得到实例的装药贮存寿命区间为10.5~13.2y.研究表明:这种组合预测的方法避免了单一算法的局限性,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开展了1Cr18Ni9Ti导管TIG焊对接结构的损伤容限分析,在测试其母材和TIG焊接头拉伸性能、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基础上,分析其失效模式,确定损伤容限ac。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导管TIG焊对接结构在工况振动载荷下,损伤容限ac为0.9mm,导管失效形式为泄露。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和微型Hopkinson压杆测试钛合金TC4材料,在温度为20~800℃之间,应变率103/s和104/s下的压缩力学行为,定量研究温度和应变率对材料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材料应变率呈现增大趋势,而随着应变率变化,材料温度敏感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95.
多重故障并发下单部件系统视情维修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际装备使用工程中,系统性能随工作时间延长而缓慢劣化并最终导致劣化故障发生而需进行更换,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各种随机冲击,系统因故障的突然发生而失效,即多重故障并发。从维修工程的实际问题出发,考虑劣化故障与冲击故障并发以及多重故障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情况,建立了序贯检测条件下基于多级控制限的单部件系统视情维修模型,给出了在预定维修策略下系统维修费用率的数学表达式,并以长期运行费用率最低为约束条件对系统维修阈值进行优化。通过实例与基于定期检测的维修策略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跟踪流线的轴对称比拟法,采用纯工程算法、Euler数值计算与边界层内工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超声速再入钝头体的表面热流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两种工程算法在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方面的正确性.将两种工程算法与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对比,表明工程算法在迎风面的热流计算方面有较高的精度,节约了计算时间,很好地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概念研究和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7.
定容式流导法微流量校准装置是气体微流量的计量标准,由定容式流量计和流导法两部分组成,定容式流量计用于大流量的测量,流导法用于小流量的测量。定容式流量计有两种工作模式,可测量流入定容室的气体流量;也可测量流出定容室的流量。该校准装置,可采用定容法和流导法对气体微流量进行校准,校准范围为(5×10-2~5×10-11)Pa.m3/s,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0.56%~1.70%。  相似文献   
998.
TT-RMS:时间触发网络通信表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时间触发网络依据全局时间进行触发数据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调速率调度(RMS)调度机制的通信表生成算法时间触发单调速率调度(TT-RMS),来生成时间触发网络的通信表.TT-RMS算法在安排消息时间槽过程中,首先根据消息周期,计算出各个链路的总负载,再根据链路的消息周期和总负载,通过RMS机制进行消息排序,确定出消息调度的先后顺序,最后根据时间槽的分配状态进行消息调度,优化了消息的调度过程.所提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n).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可满足性理论(SMT)通信表生成方法,其计算时间复杂度通常是多项式级,有时计算时间不收敛.实验结果显示,TT-RMS调度的网络单个链路负载最大可接近100%,计算时间在1 ms左右,平均可调度网络负载是SMT方法可调度网络负载的两倍.TT-RMS通信表生成算法具有计算时间短,可调度消息负载多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航空航天复杂系统中上千条实时消息流的调度需要.   相似文献   
999.
黄勇  程立  张方 《空间科学学报》2012,32(3):348-353
在电离层高度释放SF6气体能够显著扰动电离层.根据SF6分子在电离层中的扩散方程,同时考虑其在电离层中主要的离子化学反应,研究了SF6气体释放后电离层各粒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计算了产生人工气辉的体发射系数和发射强度.结果表明,SF6气体在电离层高度释放后,电子和O+的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主要的负离子成分由电子转变成SF5-;在释放过程中,主要产生777.4 nm和135.6 nm两种气辉,且前者的气辉强度远小于后者;电离层温度对气辉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的数值计算与美国IMS/SF6实验观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近似,且通过数据比较还能准确推断出实验时当地的电离层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The amplitude scintillations data recorded at 244 MHz from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FLEETSAT (73°E) at a low latitude station, Waltair (17.7°N, 83.3°E) during the ten year period of high to low solar activity from 2001 to 2010 is consider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HF scintillations.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e scintillations on VHF signals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associated with range type of spread-F on ionograms and a relatively weak and slow fading scintillations during post-midnight hour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cy type of spread-F is observed during the relatively high sunspot years from 2001 to 2004, whereas during the low sunspot years from 2005 to 2010 the scintillation activity as well as spread-F activity are found to be minimum. During both the high and low sunspot year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aximum scintillation activity occurs during equinoctial months followed by winter with the minimum occurrence during summer months. The annual mean percentag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is found to be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ations in the annual mean sunspot number. The nocturnal variations in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show the onset of scintillation activity starts from 19:00 h LT with maximum of occurrence around 21:00 h LT. A clear semiannual variation in the occurrence of scintillations is observed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with two peaks in equinoctial months of March/April and September/October. The number of scintillation patches observed is found to be more during pre-midnight hours compared to those during post-midnight hours. The most probable scintillation patch duration lies around 30 min. Furth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scintillation patches with durations of 60 min and mo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atch duration. It is also observed in general that the scintillation activity is inhibited during geomagnetic disturbed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