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航空   805篇
航天技术   112篇
综合类   105篇
航天   2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为了改善传统短切纤维增强复合绝热材料横向性能较差、层间剪切强度较低、耐冲击性能不足的问题,制备了几种纤维织物增强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绝热材料。研究了不同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对聚酰亚胺(PI)、芳纶(F-12)和碳纤维(CF)三种纤维织物与EPDM之间的界面粘接性能。将优选的纤维处理方法对三种纤维布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了纤维织物增强的EPDM复合材料。测试了其力学性能以及耐烧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绝热材料的拉伸强度均在30 MPa以上,耐烧蚀性能优异。在三种织物特定的编织结构条件下,PI/EPDM的线烧蚀率较小,碳层保留最为完整,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有望在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912.
围绕金属橡胶力学性能,归纳和总结半个世纪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对金属橡胶制备工艺、宏观力学特性及形成机理、力学模型、力学性能及影响参数、改进型金属橡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讨论。研究表明:金属橡胶制备水平尚处于由实验室规模向工业化生产规模过渡阶段;金属橡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在于制定工艺流程、性能检测方法等统一的国家标准并建立金属橡胶力学性能数据库。   相似文献   
913.
韩光照  蔡力勋  姚迪  于思淼 《航空学报》2018,39(8):221852-221852
延性材料的临界断裂规律对结构完整性评价和金属塑性成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的弹塑性断裂强度研究长期存在瓶颈。本文针对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完成了不同应力三轴度的4类试样拉伸破坏试验,基于FAT (Finite-element-analysis Aided Testing)方法,通过有限元迭代分析实现试样的载荷-位移关系逼近,进而获得材料直至断裂的全程等效应力-应变关系,并以此通过有限元正向分析获取4种试样的临界断裂阈值和临界应力三轴度,提出了基于临界断裂单元的应力三轴度与第一主应力阈值之间的对数型断裂强度准则。结果表明,2种材料、4类试样的FAT阈值分析结果与断裂强度准则符合良好。最后,基于断裂强度准则提出了依据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预测材料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的新方法,并获得了30Cr2Ni4MoV低压转子钢和3Cr13不锈钢的平面应变启裂断裂韧度,结合临界断裂准则和裂纹静态扩展机理,提出了I型裂纹的材料J阻力曲线的理论预测方法,并给出了30Cr材料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14.
文摘表征了已加工Ti-6Al-4V锻件和粉末冶金工件表面形貌,利用正交回归试验得到了两种材料表面粗糙度值的数学模型,经过显著性检验两个数学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表面粗糙度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i-6Al-4V锻件表面出现了进给划痕、切屑碎片和表面撕裂缺陷,粉末冶金材料表面出现了除了进给划痕、切屑碎片和撕裂外的微孔隙缺陷;两种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均受到进给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同时粉末冶金材料内部残余微孔隙的存在导致切削速度对其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程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915.
多旋翼无人机结构设计是无人机研制的重要环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保证无人机安全飞行、提高无人机性能的关键。根据重载四旋翼无人机性能要求,设计一款最大有效载荷10kg、可折叠、质量轻、强度高的四旋翼无人机。建立无人机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实际工况对机臂及中心板进行静力及屈曲分析;对机臂及中心板的铺层方案进行优化,校核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搭建无人机静力测试平台,完成重载四旋翼无人机结构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结构初始铺层方案,机臂减重43%,中心板减重35%,全机结构累计减重560g;试验测点的应变值与分析值相对误差小于15%,验证了无人机有限元模型和优化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16.
计算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轴向压缩屈曲载荷的方法会根据不同工况而各异。文章研究了四边简支、四边固支等边界条件下,考虑帽型加筋桁条底脚对蒙皮的支撑作用,按不同的厚度折算方式时,多种工程理论计算方法对复合材料帽型加筋壁板试验件轴向压缩屈曲载荷分析的适用性,并将工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多种方法中只有四边固支,并假设桁条与蒙皮轴向刚度相等进行的加筋桁条底脚厚度折算时,最终计算的结果才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可接受范围。由于试验件批量若干,试验件的相关结构参数、铺层顺序以及边界条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且与工程实际结构有相关性,故该方法对于飞机工程型号设计以及强度分析快速计算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17.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结构后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展弦比复合材料机翼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突出,需对结构进行屈曲和后屈曲分析。由于后屈曲分析需要考虑几何非线性对结构的影响,计算量大、收敛难,因此在飞机结构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文中介绍了Msc.Marc所采用的两种计算非线性屈曲方法的计算原理,并分别运用这两种方法对机翼模型进行后屈曲分析,最后将两种计算结果作比较,得到的结果对类似的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某机翼为实例的计算表明,本分析方法在今后飞机结构设计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8.
常楠  王伟  赵锋 《飞机设计》2008,28(2):37-40
使用PCL进行基于Patran/Nastran优化程序的二次开发存在着调试不便和通用性差的缺点。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元特性优化问题,本文利用Delphi开发了一种基于Nastran分析功能的优化程序。通过6个关键技术对程序设计过程进行了剖析。算例表明,本文程序运行稳定、可靠。优化程序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再开发性,同时本文优化程序的设计过程可以推广到其他结构外形不变化的结构优化问题中。  相似文献   
919.
一代材料技术,一代大型飞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曹春晓 《航空学报》2008,29(3):701-706
 介绍了用于大型飞机的新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当前,欧美大型飞机机体的材料结构正从以铝合金为主过渡至以复合材料为主,50%复合材料用量是未来飞机的起点。新一代大型飞机的材料技术特色首先是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用量创历史新高,以大幅度减轻飞机结构重量和降低燃油消耗;其次反映于一些具有新意的材料技术的成功推出,其中包括复合材料整体机身段、全钛发动机挂架、纤维金属层板、第3代铝锂合金、新型高强铝合金7085、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Ti-55531等。最后,对中国刚立项研制的大型飞机的选材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20.
空间热离子能量转换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是未来空间任务大功率、长寿命能源需求的有力保障,热离子能量转换技术是空间热离子反应堆电源的关键技术之一。概述了空间热离子反应堆电源的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从热离子能量转换的原理、热离子发电元件的类型及其特点、电极材料、试验装置等方面综述了热离子转换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