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航空   1193篇
航天技术   381篇
综合类   192篇
航天   69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51.
张澎  张成  管洋阳  杨珂 《航空学报》2021,42(8):525898-525898
电磁频谱作战能力是打赢未来体系化战争的必要能力,是实现战争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核心基础。随着作战域维度的不断增加,通过掌控电磁频谱以获得战场信息主动权,实现跨作战域高维度的协同与融合是掌控战争的终极制胜目标。通过回顾电磁域对抗演变的全过程,分析掌控电磁频谱能力的必要性,并从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电磁机动作战、制电磁权与制信息权、电子对抗系统技术等方面阐述电磁频谱作战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需求,最后在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关键技术、评估验证等方面提出加强电磁频谱作战能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52.
超燃冲压发动机推阻力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燃冲压发动机由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等部件构成,推阻力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参数。回顾了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级推阻力特性和整体推阻力特性研究现状,介绍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推阻力特性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建议今后研究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研究精确的自由射流试验测量技术,研究流场均匀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开发高精度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853.
为降低某车载导航系统速率计的外购成本,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速率计。该速率计采用高精度光电编码器,基于差分思想设计了具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鉴相电路,并设计了相应的机械结构部件,从总体上降低了成本。该速率计通过了环境试验考核,匹配车载导航系统进行了跑车试验验证,试验数据表明该速率计满足某项目车载导航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4.
Moderate geomagnetic storms occurred during January 22–25, 2012 period. The geomagnetic storm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indices and parameters. The SYM-H value on January 22 increased abruptly to 67 nT at sudden storm commencement (SSC), followed by a sharp decrease to −87 nT. A second SSC on January 24 followed by a shock on January 25 was also observed. These SSCs before the main storms and the short recovery periods imply the geomagnetic storms are CME  -driven. The sudden jump of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IMF BzBz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occurrence of CMEs. This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i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during the storm relative to quiet days globally. The response of the ionospheric to geomagnetic storms can also be detected from wave components that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TEC variance during the period. The dominant coherent modes of TEC variability are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signals which account upto 83% and 30% of the total TEC variance over fairly exclusive ionospheric regions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TEC anomalies attributed to diurnal (DW1) and semidiurnal (SW2) tides, as well as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SPW1) at 12 UTC shows enhancement in the positive anomalies following the storm. Moreover, the impact of the geomagnetic storms are distinctly marked in the daily time series of amplitudes of DW1, SW2 and SPW1. The abrupt changes in amplitudes of DW1 (5 TECU) and SW2 (2 TECU) are observed within 20°S–20°N latitude band and along 20°N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SPW1 is about 3 TECU. Coherent oscillation with a period of 2.4 days between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nd TEC was detected during the storm. This oscillation is also detected in the amplitudes of DW1 over EIA regions in both hemispheres. Eventhough upward coupling of quasi two day wave (QTDWs) of the same periodicity, known to have caused such oscillation, are detected in both ionosphere and upper stratosphere, this one can likely be attributed to the geomagnetic storm as it happens after the storm commencement. Moreover, further analysis has indicated that QTDWs in the ionosphere are strengthened as a result of coherent oscillation of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as QTDWs. On the otherhand, occurrences of minor SSW and geomagnetic storms in quick succession complicated clear demarcation of attribution of the respective events to variability of QTDWs amplitudes over upper stratosphere.  相似文献   
855.
高速卫星数据传输需要利用较高调制维度和较多星座点数来实现,一方面导致接收端具有较大实现复杂度,另一方面系统可靠性极易受信道非线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多维星座图信号的解调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极大后验概率(MAP)解调误符号率(SER)的理论公式,在保证系统SER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星座图相关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脉冲正交性得到接收星座点,对其进行向量相关运算得到解调数据,有效降低了解调判决过程的复杂度。针对信号经过高功率放大器(HPA)后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建立了HPA信道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LS)信道估计方法对原解调星座图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修正星座图的解调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实现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抗HPA信道非线性失真的能力,可实现对宽带高速卫星通信信号的高效准确解调。  相似文献   
856.
群延时参数是变频链路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卫星射频测试系统变频链路群延时参数校准方法。卫星射频测试系统是卫星地面测试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频链路的群延时特性对卫星测距功能测试及信号的传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群延时定义出发,讨论了群延时的测试原理和方法,提出并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调制法测量群延时,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内本振无法接入的变频系统群时延的精确测量;详细说明调制法的基本原理并研建校准装置。实验表明调制法测量群延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57.
依据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并验证了跟踪测角系统的稳定性。据此仿真分析了感应同步器前处理电路中信号幅值、相位以及参考信号相位等的误差对系统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对理论误差模型进行验证,最终获得了前处理电路误差对系统测角精度影响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58.
在小天体任务中,雷达技术可用于浅表层探测和全球内部结构探测。总结了国内外雷达技术在天体探测任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单站和双站雷达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对比了单站雷达中的轨道器雷达、表面巡视器雷达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天体的可能结构、可能物质,介绍了单站、双站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了针对不同结构小天体可采用的雷达探测体制。针对尺寸较大的分层结构小天体,可采用单站雷达探测天体的浅表层,获取表层和浅表层的介电常数以及表层的深度;对于尺寸较小的碎石堆结构小天体,可采用双站雷达观测天体透射波,获取天体的介电常数和全球内部结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双站雷达对于探测碎石堆状小行星全球内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9.
根据自然界中相互熟悉程度较高的是一类的特点,提出举手表决法。举手表决法需要的参数较少,且分类之前不需要定义类的个数。通过使用举手表决法进行基因分类时,得到较好的结果,从而反过来证明举手表决法在分类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0.
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培养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合格人才,成为摆在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高职学院信息类专业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机制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