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成功制备了尺寸为150mm×100mm×0.4mm的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相组成、断口形貌和室温力学性能与TiAl单层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中,NiCoCrAl层主要由Ni3Al和NiCrCo组成,TiAl层由γ相、α2相和т相组成且未发现TiAl单层材料中看到的分层现象;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要高于TiAl单层材料,其断裂方式由沿晶脆性断裂转变为具有一定延性的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方式.TiAl/NiCoCrAl层板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为细晶弥散强化;该材料的韧化机制主要为裂纹的偏转、微桥接和弯曲增韧.  相似文献   
52.
双相TiAl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Al-Ti-TiO2-Nb2O5系的原位放热反应合成了Al2O3/TiAl基复合材料,观测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并探讨了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Nb2O5的加入获得了双相基体和弥散分布的Al2O3第二相颗粒,随其掺杂量的增大,组织明显均匀并细化.复合材料的硬度呈直线增加,相对密度也增大.当Nb2O5掺杂量为6wt%时,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最佳,高达642MPa.通过异相界面电子结构解释了双相基体的强化原因,同时以内晶颗粒残余应力原理说明了强度随Nb2O5掺杂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3.
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等离子体的性能.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自主创新.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等离子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改善飞行器气动性能和推进效能、等离子体冲...  相似文献   
54.
针对进口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系统地梳理了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及过渡策略,分析了自主可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棱镜门"事件暴露出进口信息产品存在后门、漏洞、逻辑炸弹等潜在安全危害,其根本解决方法是采用自主可控技术。经过近些年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建立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的条件和基础,可遵循"顶层规划、强制推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加强测评,充分验证"的思路,切实推行国产自主可控核心装备的使用。在全面实现自主可控的过渡期内,可采用可信计算、内核加固、强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非自主可控信息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5.
表面机械强化工业纯钛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显微技术和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对工业纯钛在喷丸、滚压两种强化方式下的组织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 ) TEM组织中均可观察到位错和变形孪晶。滚压形成了单个分散的孪晶 ,喷丸表层中形成大量相互交叠的孪晶和变形带 ;疲劳后 ,喷丸组织中产生孪晶 -孪晶的交互作用 ,而滚压组织中是孪晶 -晶界的交互作用。2 )喷丸较滚压强化表层残余应力松弛显著 ,疲劳后两者的表层残余应力相当 ;3)喷丸较滚压粗糙度高一个数量级。并依上述分析对表面机械强化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6.
针对TC4钛合金齿轮复杂曲面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透(LPES)表面强化放电困难的问题,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建立了齿轮表面强化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强化系统电场和流场仿真,确定了齿轮复杂表面放电机理,研究了电极系统参数和入口流速对强化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齿轮复杂表面放电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的分布不均。采用啮合形阳极时的电场和强化层均匀性较好。电极距离过小容易造成强化系统的短路,过大时会降低强化层的均匀性和厚度。合理的系统电解液流速对放电的稳定性和强化层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未处理时的基体,强化后的齿轮表面耐磨性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7.
干涉配合强化技术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公藩  陶华 《航空学报》1990,11(12):515-522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连接干涉配合强化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状况。简要说明了干涉配合和冷胀孔(I-E)综合强化方法产生的重大技术效益。对比分析了强化孔和非强化孔试件,在变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的行为。指出强化孔试件厚向和α向裂纹扩展速率的明显差异现象(dc/dN相似文献   
58.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角度揭示Cu/Al焊接点处的瞬时爆炸焊接过程,研究纳米焊接件接头处的力学特性及切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铝、铜板互相碰撞后动能转化为内能,异种原子间互相熔合渗透形成接头;焊接件拉伸时弹性模量介于单晶铝和单晶铜之间,抗拉强度为6.89 GPa,这一值大于宏观实验结果,但所对应的应变率10.67%与实验中的11%接近;在接头区域附近,位错与无序晶格的相互作用造成了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强化,使得拉伸应力值大于两种单晶;这一强化机制也体现在刀具切削接头区域时的平均切削力大于单晶铜、铝的平均值,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无序晶格区严重的位错形核有利于位错产生且沿与切削方向呈45°传播,传播时的塞积导致切削加工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59.
 本文探索了添加微量铈对Al-Li-Cu合金(2090)性能的影响,铈有延缓合金时效过程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和抗蚀性。  相似文献   
60.
疲劳断口形貌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里阳  徐灏  王德俊 《航空学报》1991,12(4):179-182
1.疲劳断口分析概述 当金属材料承受循环载荷时,随材料的初始状态以及应力-应变水平不同,将在整个体积内发生循环硬化或循环软化现象。开始时,这些变化是在受载金属中均匀发生的。当循环周次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某些变化将集中在局部区域进行,并导致出现微观疲劳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