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01篇
航天技术   91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针对如何部署光学探测设备才能更好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高精度高频度监视问题,考虑光照条件、相对关系及探测性能,构建了天/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成像仿真模型;按照轨道特征选取了94颗LEO(Low Earth Orbit,低地球轨道)卫星、63颗G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18颗大椭圆轨道卫星,选用春夏秋冬典型季节的特定时间长度,仿真分析了国内地基、南北极科考站、LEO卫星、准GEO卫星等多平台光电手段的位置探测和成像观测能力;比对分析地基平台纬度和季节、天基平台轨道高度和倾角对探测能力的影响得出:南北极科考站相比于国内站点可提高重点季节的探测时效性,98°倾角LEO平台对低轨目标成像时效性方面更具优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目标光电观测设备天地一体的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62.
空间站微重力环境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彪  胡添元 《载人航天》2014,(2):178-183
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对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科学实验的需求,需要对空间站上的微重力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指导高微重力要求实验载荷的布局和微重力实验期间的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上的微重力水平用加速度值度量,通常可以分为准稳态加速度、瞬态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针对此问题调研总结了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研究情况,并以400 km轨道高度上100吨级"T"字型积木式空间站作为算例,估算其准稳态加速度大小及分布,并初步分析瞬态加速度水平的量级。结果表明,空间站准稳态加速度水平在1μgn量级,主要贡献来自重力梯度效应;瞬态加速度可达103μgn量级。文章对将来我国空间站微重力应用支持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3.
针对超大功率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集中式系统拓扑架构,将系统电力传输分为太阳电池阵区、主结构电力传输区及发射天线阵区三大部分。根据系统三大阵区的能量流动关系,本文将SSPS系统的工作模式划分为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工作模式、跟踪功率指令工作模式及阴影区工作模式,并提出分层能源管理控制策略。最后,针对兆瓦级太阳电池阵的不同工作模式,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及对比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拓扑架构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解决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力传输与能量管理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4.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构型,利用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连续体等效方法将其等效为柔性梁模型,并考虑重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Runge-Kutta 法和Newmark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姿态运动与结构振动耦合动力学方程的改进算法,相比于经典Runge-Kutta 法大幅提高了效率;利用改进算法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结构振动量级随结构尺寸的六次方量级增加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尺寸过大引发不稳定现象;分析了姿态运动和重力梯度对结构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姿态运动周期受结构柔性影响而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低轨以及大初始姿态角下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5.
As NASA implements the U.S. Space Exploration Policy, life support systems must be provided for an expanding sequence of exploration missions. NASA has implemented effective life support for Apollo, the Space Shuttle, an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and continues to develop advanced system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life support requirements, previously implemented systems, and new technologies being developed by the Exploration Life Support Project for the Orion Crew Exploration Vehicle (CEV) and Lunar Outpost and future Mars missions. The two contrasting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providing space life support are (1) open loop direct supply of atmosphere, water, and food, and (2) physicochemical regeneration of air and water with direct supply of food. Open loop direct supply of air and water is cost effective for short missions, but recycling oxygen and water saves costly launch mass on longer missions. Because of the short CEV mission durations, the CEV life support system will be open loop as in Apollo and Space Shuttle. New life support technologies for CEV that address identified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systems are discussed. Because both ISS and Lunar Outpost have a planned 10-year operational life, the Lunar Outpost life support system should be regenerative like that for ISS and it could utilize technologies similar to ISS. The Lunar Outpost life support system, however, should be extensively redesigned to reduce mass, power, and volume, to improve reliability and incorporate lessons learned, and to take advantage of technology advance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 Lunar Outpost design could also take advantage of partial gravity and luna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66.
天基毫米波空间碎片观测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京  刘波  尹建凤  乔明 《宇航学报》2010,31(12):2746-2753
介绍了天基毫米波空间碎片观测雷达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同时多波束天线引入到高速目标探测中,分析了雷达天线和发射机的形式,采用多频信号处理方法解决多普勒模糊问题。给出了空间站载天基毫米波雷达的系统参数,分析了测距、测角、测速精度。在天球坐标系下建立了雷达平台坐标系,通过速度分解和坐标转换,结合雷达成像的方法分析了雷达和碎片间的相对速度、位置的几何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站载天基毫米波雷达系统空间碎片轨道预测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7.
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遥感载荷的空间站平台相比卫星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在内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争相进行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研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观测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应用情况,从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8.
以靶场双站交会测量中常用的"水平投影法—L公式"为基础,对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这种一站为主,一站为辅测量算法的测量有效区域,并对此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充分利用2台经纬仪测量数据,不仅使得交会测量有效区域分布对称,而且使得测量误差减小了28.7%,同时使得测量有效区域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9.
The variation of TEC data at Wuhan station (geographic coordinate: 30.5°N, 114.4°E; geomagnetic coordinate: 19.2°N, 183.8°E) at crest of equatorial anomaly in China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2007 were analyzed. Variability with solar activity, annual, semiannual,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The MSIS00 model and ISR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variabilities found in the results. The TEC data in 1997 and 2001 deduced from another crest station Xiamen (geographic coordinate: 24.4°N, 118.1°E; geomagnetic coordinate: 13.2°N, 187.4°E) were used to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long-term variations of TEC at Xiamen station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s of solar activities. Typical diurnal variation behaves as a minimum of the TEC in the pre-dawn hours around 05:00–06:00LT and a maximum on the afternoon hours around 13:00–15:00LT. Some features like the semiannual anomaly and winter anomaly in TEC have been reported. The anomaly may be the result of common ac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magnetic equatorial and the [O/N2] at the crest station.  相似文献   
170.
为提高静止轨道卫星东西位置保持的轨道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优化轨道控制参数和推进剂消耗量估算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卫星轨道机动期间其姿态控制喷气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力,据此对位置保持参数中的轨控推力器点火时间进行补偿,并根据所有推力器的喷气时间估算推进剂消耗量,以修正轨控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轨道控制效果.以在轨运行的静止轨道卫星的多次向西位置保持的变轨参数优化过程为实例,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可应用于后续静止轨道卫星东西位置的实际操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