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204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31.
针对小推力轨迹优化这一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直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果的改进方法。分析了直接法在离散后存在求解维度较高的不足,借鉴了间接法推导出的最优解必要条件,提出了推力仅取最大值或零的取值改进方法。通过多次优化计算,根据产生速度增量需要的能量来确定推力和追击时间的取值范围,缩减了直接法的求解维度。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优化指标高于直接法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优于直接法。  相似文献   
332.
FY-2C星热设计的优化及其在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有效载荷扫描辐射计及其他星上仪器的热环境温度,采用前太阳屏增加散热面、二次分离环提高散热能力,以及重组与补充热控电加热器方案对其热控分系统进行了优化,并用仿真分析和局部试验替代了热平衡试验验证.C星飞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热控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和适应能力,工作稳定,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说明C星的热设计优化正确有效,为扫描辐射计光机提供了优良的热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333.
赵维涛  张旭 《上海航天》2009,26(5):6-10
基于结构系统静强度可靠性分析、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空间梁板结构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给出了安全余量以及安全余量对各变量敏度的显性表达式,便于各安全余量间相关性计算和可靠性计算精度提高。结构优化中,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每代遗传操作中只需用传统方法计算1次结构系统可靠性指标,将该代最优解对应的数据加入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从训练样本中删除最次样本,使训练样本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数值算例表明:该法收敛平稳、用时较少,具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34.
从成像卫星在轨智能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星上计算资源受限、实时性要求高、缺少大规模数据集、空间环境特殊性等在轨智能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问题,系统总结了智能算法、硬件平台和优化技术三个方面的相关技术,其中对于遥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详细描述了数据集、模型架构、实时性等多个方面.最后,对成...  相似文献   
335.
王海蛟  贺欢  杨震 《宇航学报》2018,39(11):1266-1274
针对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中解空间大,选择任务的搜索空间和确定任务观测时间的搜索空间分别是离散域和连续域的难题。建立了多种决策变量混合的敏捷成像卫星调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对其求解,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采用二进制与实数杂合的编码方式,降低染色体的基因位编码数目,提高了搜索效率,有效适应了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中离散与连续混合的解空间;以杂合编码为基础,设计对应的观测函数将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的解映射到相位空间,从而将量子优化机制引入敏捷成像卫星调度问题中,利用量子遗传算法在相位空间搜索的特性解决敏捷成像卫星解空间大、解空间离散与连续并存的问题。最后,通过不同规模的仿真校验对算法的调度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方案收益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能够满足敏捷成像卫星调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6.
研究了气流偏角变化条件下,复合材料壁板颤振分析及其优化设计问题。采用考虑气流偏角影响的一阶活塞理论和Von\|Karman大变形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壁板颤振方程。通过模拟退火优化方法,对不同气流偏角下的壁板颤振速度进行了计算。以偏航壁板颤振速度为目标函数进行了壁板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偏航壁板颤振速度,能更好地分析复合材料壁板在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通过铺层方式优化设计,能明显提高偏航壁板颤振速度,并较好地解决现有壁板颤振优化设计带来的最优铺层方式的选择问题。给出的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7.
卫星用网格状复合材料承力筒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明 《上海航天》2011,28(3):50-54
基于MSC.NASTRAN通用结构分析软件用有限元法对某卫星平台轻量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主承力结构选用新型网格状复合材料承力筒结构,优化目标为结构质量最轻.在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卫星平台使用要求的约束条件下,讨论了承力筒的网格交角、网格数、网格截面尺寸与蒙皮厚度、铺层方式,以及材料选择等优化变量的确定.对根据优化...  相似文献   
338.
卫星电源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电源系统进行总体优化设计是提高其可靠性和性能,减轻重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联合电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轨道光照条件的计算方法;(2)研究了固定展开式、一个自由度对日定向式和两个自由度对日定向式等构型的太阳阵的最佳应用范围,建立了太阳阵的直流分析模型;(3)建立了蓄电池组的容量设计方法和直流分析模型,对蓄电池组的组成和充电方式,能量多圈平衡等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4)以太阳阵的输出功率为目标,对峰值功率跟踪(PPT)和直接能量传输(DET)两种太阳阵功率调节方式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电源系统的重量功率比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四种典型DET方式的电源系统配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比较;(5)建立了以母线为核心的电源系统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导出母线阻抗,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纹波的分析方法,对母线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6)对SEDSAT-1小卫星电源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部分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可用于电源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案比较和方案优选过程。它将有助于定量地比较和优选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并实现降低重量功率比和提高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9.
孙定浩 《航天控制》2007,25(4):87-91
将二次电源的浪涌电流抑制问题提升到"最佳抑制问题"讨论。目的是寻找一种浪涌电流,它不仅满足一次电源要求的限制浪涌电流幅值,二次电源设计限定的完成浪涌过程时间,而且使浪涌抑制管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最大瞬时功率值最小。本文给出了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浪涌电流的解析式,对常用的线性浪涌电流抑制作了分析和评述,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0.
There are four bi-impulsive distinct configurations for the generalized Hohmann orbit transfer. In this case the terminal orbits as well as the transfer orbit are elliptic and coplanar. The elements of the initial orbit a1, e1 and the semi-major axis a2 of the terminal orbit are uniquely given quantities. For optimization procedure, minimization is relevant to the independent parameter eT,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transfer orbit. We are capable of the assignment of minimum rocket fuel expenditure by using ordinary calculus condition of minimization for |ΔVA|+|ΔVB|=S.We exposed in detail the multi-steps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We constructed the variation table of S(eT) which proved that S(eT) is a decreasing function of eT in the admissible interval [eTmin,eTmax]. Our analysis leads to the fact that e2=1 for eT=eTmax, i.e. the final orbit is a parabolic traje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