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257篇
航天技术   112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文章针对星载固面天线型面制造精度难以提高与反射器在轨型面精度不可调整两方面问题,调研了国内外型面可调整类型反射器的研究状况,列举并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可调整反射面的结构形式,最后对离散点式可调整反射面的调整技术如调整装置的分布、各调整装置调整量的大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2.
爆轰胞格尺寸作为可燃系统的本征值,可用来确定爆轰传播时的临界尺寸,比如直管传播时的临界管径、管道突扩时的临界尺寸等.然而,该尺寸的测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减少人工测量带来的不确定性,文章采用两种统计方法:概率密度函数法和自相关函数法,对数值模拟得到的不同规则程度的爆轰胞格进行了统计分析.爆轰胞格的不规则程度采用单步反...  相似文献   
423.
随着我国战斗机飞行时长的逐渐增长,长时间乘坐弹射座椅引起腰部酸痛、麻木、疲劳、舒适性体感差等问题日渐突出。文中通过研究国外长时乘坐的弹射座椅特点,提出了调节座椅靠背角度来提升舒适性的解决方案,结合民用座椅靠背角度调节范围,并经地面静态乘坐舒适性评估试验,分析得出弹射座椅向后倾安装角的范围为30~40°,并给出弹射座椅靠背调节的技术方案,为后续弹射座椅的靠背调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4.
杨慧欣 《航空学报》2020,41(z2):724311-724311
卫星编队控制问题中,分布式控制优于主从式控制,在编队控制中应用日益广泛。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追踪算法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分析了该方法的优势。由于循环追踪算法存在编队中心由初始几何中心固定并与运动过程无关的弱点,引进了虚拟灯塔导引进行联合控制实现编队中心可变。建立了三维空间相对运动数学模型,设计非线性循环追踪算法与虚拟灯塔导引联合控制律,对全员联合控制与单星联合控制其余卫星采用非线性循环追踪控制两种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员联合控制律的控制方案优于仅单星采用联合控制的方案,两种方案均可实现卫星编队按指定构形运动。  相似文献   
425.
宋凝芳  杨艳强 《航空学报》2020,41(8):623674-623674
为了降低弹载星惯组合(Stellar-INS)飞行中段对调姿观星的要求,提高星惯组合姿态精度,提出了大视场(LFOV)星惯组合深度融合导航方法。小视场(NFOV)星敏感器输出星矢量为主,大视场星敏感器可同时输出姿态和星矢量信息,分别推导了基于星敏感器输出姿态和星矢量信息的观测方程,分析了星矢量和姿态观测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了包含星惯安装误差、陀螺误差以及初始平台误差角的星惯组合全误差项模型,基于线性卡尔曼滤波给出了深度融合导航方法。开展了数学仿真验证,分析了不同调姿观星路径约束下,大/小视场星惯组合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大视场星惯组合深度融合导航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调姿观星约束要求,还可以实现组合姿态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426.
为了提高激光传能的电到电转化效率,文章设计了一种激光传能系统,采用相位阵列提高光束接收端光强分布的均匀度同时提高激光发射端与光束接收端之间的瞄准精度,优化了光电池排列设计,增大了光电池对激光束的接收效率及光电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激光传能的电到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427.
太阳电池阵新型互连片微连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电池阵由多个太阳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焊接部位多,因此电池电路的互连成为其可靠性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太阳电池阵新型互连片焊接影响因素,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验证,摸索出新型互连片的焊接参数,满足太阳电池焊接强度要求,为航天器的长寿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8.
电帘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微尘作为影响探月工程和火星计划成败的一个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电帘除尘技术作为月球和火星探测有效的除尘技术之一,也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在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外电帘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展研究工作的建议,对发展我国电帘除尘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29.
Smirnov  V.M.  Semenov  A.S.  Sokolov  V.G.  Konoshenko  V.P.  Kovalyov  I.I. 《Space Debris》2000,2(1):1-7
A study of micrometeoroid and orbital debris (MMOD) long-term effects on solar cell samples of solar panels returned from the space station MIR has been carried out. Five samples from the solar array, which spent over 10 years in space,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optical microscopes with magnification up to 1000. Craters with dimensions as small as 1m were registered. Additional large impact fe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a large number of cells (150) with an optical microscope of small magnifica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fine morph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surface damages as well as the extent of surface erosion caused by MMOD impacts.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 the Hubble Telescope solar panel return experiment, and MMOD flux estim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odern MMOD models. The relative surface area damaged by impacts of small size (1–100m) MMOD particles is estimated to be 0.01%, while the relative surface area of large impact features (greater than 0.1mm) is estimated to be 0.045%.  相似文献   
430.
反射镜的复用减小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体积,但也增加了其调腔难度.传统调腔技术沿用单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模式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步骤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此问题,结合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调腔技术效果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调腔技术.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