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1350篇 |
国内免费 | 68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862篇 |
航天技术 | 753篇 |
综合类 | 462篇 |
航天 | 8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32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263篇 |
2011年 | 270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224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属加筋薄壁圆台结构二级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金属加筋薄壁圆台结构的二级布局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试验设计选取结构布局变量的样本点,然后对每个样本点相应的加筋薄壁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约束下的尺寸优化,获得对应的目标响应值;其后用布局变量样本点和对应的响应面构造Kriging近似模型;最后用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加筋薄壁圆台的最优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且优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32.
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中的传感元件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应用主动Lamb波对复合材料结构试件进行损伤检测时的压电元件的布置优化问题.首先,通过实验选取了不同中心频率的激励信号对结构板进行激励,根据Lamb波响应信号的分析结果对各个压电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行优化;其次,通过计算S0模式Lamb波的群速度获得边界反射的到达时间,将计算得到的边界反射信号的发生时刻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吻合一致,据此可对压电元件进行抑制边界反射影响的优化布置.将压电元件的优化布置应用在具体的损伤检测实验中,实现了复合材料上的一维结构脱层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转子系统耦合故障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含有横向裂纹、转静碰摩的非线性转子动力学模型。首先研究了不同转速下裂纹、碰摩单一故障下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其次研究了两种故障耦合情况下系统的振动响应特征。采用波形图、FFT谱图、瞬时频率和Hilbert-Huang时频谱(HHS)相结合的方法对故障转子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多种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转子的故障特征,裂纹转子在1/5、1/3临界转速时会发生较为明显的5X、3X谐波,且裂纹的产生会导致响应幅值增大,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碰摩。 相似文献
34.
针对星座构形一体化设计时,由于约束条件复杂而导致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序列约束边界法和约束邻域排斥策略,以进化算法为基础构成了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了全球导航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解决综合考虑多种设计因素、具有离散/连续混合变量、无导数信息的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35.
根据当前IT应用的普及情况,分析了大中型企业中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网管软件的相关技术并设计了一套符合当前应用需求的分布式管理架构的应用型网管系统。该系统不但可监测各类操作系统的性能,还可对数据库、WEB服务等应用服务器的性能进行监控。结合网管软件的发展动态,展示了该应用型网管系统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径向结构的非接触式电导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串联谐振的原理,引入电感模块以消除耦合电容对测量的不利影响,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同时,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传感器的电极张角进行了优化研究。在5.0、7.5、9.1、10.2和12.0 mm 5种不同内径的管道中进行了电导测量实验,电导测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电导测量传感器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