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318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楔形变钎焊间隙试样为对象,研究了采用Ni82Cr7.5Si4.5B3Fe3成分的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液态钎料对固态母材的溶解,建立了高温钎焊时母材溶解厚度(溶解深度)定量计算的物理-数学模型。平行等间隙及楔形变间隙试样真空钎焊试验结果表明,钎焊温度钎焊保温时间及钎焊间隙等参数对母材溶解有重要影响,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用于研究高温钎焊时钎料对母材的溶解特性,并进行溶蚀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2.
低太阳吸收率加成型有机硅热控涂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制备低αs/εh值热控涂层,必须选择合适的粘料。系统研究了组成对加成型热控涂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颜料与粘粒配比、含氢硅油种类、乙烯基硅橡胶种类、Si-H与CH=CH配比、涂布方式等对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αs)、红外辐射率(εh)及αs/εh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3.
通信卫星隔热屏热控涂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GD2及GD2A两种涂料型热控涂层的组成、工艺、性能,并讨论了影响涂层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涂层性能稳定并达到了热控设计的要求。这两种涂层已成功地应用于中国通信卫星的隔热屏上。  相似文献   
104.
有机硅热控涂层在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原位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热控涂层在地面模拟空间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原位测定了紫外、电子辐照过程中热控涂层的性能变化;考察了K2SiO3包覆ZnO情况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辐照前后涂层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是缩合型的硅树脂还是加成型硅橡胶,在加入ZnO填料后,耐紫外辐照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不同种类涂层在真空紫外辐照作用下表现出不同规律。硅酸钾包覆ZnO对于有机硅树脂和加成型硅橡胶作基料的热控涂层影响也不同。加成型硅橡胶制备得到的热控涂层有非常优异的抗电子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半球谐振子表面金属薄膜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对半球谐振子Q值的影响特性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多自由度磁控溅射及基底均匀加热的方法进行薄膜沉积工艺试验。控制多自由度旋转机构自传、公转、摆动参数分别为7(r/min)、12(r/min)、15(°)/s,基体均匀加热至120℃,溅射时间26min后得到100nm左右的膜层厚度。在真空状态下对半球谐振子镀膜后品质因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可有效控制镀膜后Q值衰减不大于30%。  相似文献   
106.
使用搭建的机器人自动磨抛平台系统,针对氧化锆热障涂层磨抛工艺开展了研究,旨在通过机器人磨抛加工对涂层厚度及表面粗糙度进行合理控制,提高涂层表面质量。基于Preston理论建立了氧化锆涂层材料的去除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主要磨抛参数对材料去除深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确立了氧化锆涂层材料磨抛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和工艺步骤,对航空发动机喉道密封片氧化锆涂层进行了磨抛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材料去除深度随着磨抛压力及磨抛盘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磨抛压力对材料去除深度的影响较大,磨抛倾角对去除深度的影响较小。机器人磨抛系统采用力控方式实现了定量均匀去除,涂层厚度和表面质量一致性良好,加工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也验证了本机器人自动磨抛系统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7.
以铝、黑色色浆为填料,氟树脂为粘合剂,制备了氟树脂/铝红外涂层,研究了黑色色浆含量对氟树脂/铝红外涂层性能的影响。性能测试包括光泽度、色差、红外发射率、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粗糙度、光学测试、耐腐蚀性等。结果表明,在黑色色浆含量为1.0%时,整个氟树脂涂层的性能最优。当黑色色浆的含量由1.0%上升到9.0%,涂层表面光泽度不断下降,涂层ΔE值不断减小,涂层表面红外发射率逐渐升高,涂层的硬度都是6H,涂层的附着力等级为0级,红外光谱吸收峰逐渐增强。当黑色色浆含量为0%~3.0%,抗冲击性都超过50 kg·cm,抗冲击性较大。当黑色色浆含量为0%~5.0%时,涂层表面粗糙度比较低。当黑色色浆含量为1.0%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8.
宗玙  宋仁国  花天顺  蔡思伟  王超  李海 《航空学报》2019,40(11):422967-422967
在脉冲频率为50、250、500、750、1 000 Hz的条件下,应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7050高强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陶瓷膜层,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工作站、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分别对陶瓷膜的表面形貌、相组成、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脉冲频率过低时,MAO陶瓷膜层表面粗糙,影响膜层致密性;而当脉冲频率过高时,则不利于MAO陶瓷膜层生长,所得的膜层耐蚀性和耐磨性较差。当脉冲频率为250 Hz时,所制备的膜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性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温热载荷条件下APS制热障涂层裂纹失效问题,基于涂层系统热弹、热弹塑性本构关系,考虑陶瓷层/氧化层/粘结层界面凹凸形貌,依据表、界面裂纹位置、性质不同,分别运用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裂纹演化模型,结合围线积分和内聚力单元法,分析了热载荷下表、界面裂纹断裂参量及开裂状态,研究了陶瓷层表面裂纹与粘结层/氧化层界面裂纹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了热、力、化多场耦合下的裂纹失效机理。结果表明,表面裂纹大幅改变界面微区域的应力分布状态,靠近界面时能使界面裂纹扩展程度整体增加20%,且相邻凸峰处开裂非均匀性可达81%,表面裂纹断裂参量主要受多层结构热失配及缺陷主导,界面裂纹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单晶高温合金DD32上制备HY5金属粘结层,通过振动光饰、吹砂2种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改变粘结层表面状态,再在粘结层表面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陶瓷层。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粘结层表面状态的影响;测试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下制备的热障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此外,探讨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界面元素成分及失效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去除粘结层表面较大的凸起,提高表面平整度,提高热障涂层抗氧化性能。与粗糙界面相比,光滑界面形成的TGO层均匀致密,Al含量高。经长时间的高温氧化后,粗糙界面的TGO层出现明显皱曲现象,陶瓷层开裂剥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