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0篇
  免费   989篇
  国内免费   912篇
航空   3771篇
航天技术   663篇
综合类   530篇
航天   10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71.
As a part of the global plasma environment study of Mars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lar wind, we have analyzed a peculiar case of the subsolar energetic neutral atom (ENA) jet observed on June 7, 2004 by the Neutral Particle Detector (NPD) on board the Mars Express satellite. The “subsolar ENA jet” i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rtian exospher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sources of ENA flux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Mars. On June 7, 2004 (orbit 485 of Mars Express), the NPD observed a very intense subsolar ENA jet, which then abruptly decreased within ∼10 sec followed by quasi-periodic (∼1 min) flux varia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plasma sensors detected a solar wind structure, which was most likely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surface. The abrupt decrease of the ENA flux and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lobal response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to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The generation region of the subsolar ENA jet was pushed towards the planet by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and therefore, Mars Express went out of the ENA jet region. Associated global vibrations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of the ENA flux at the spacecraft location.  相似文献   
272.
基于两相法的机翼结构几何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伟  赵美英  常楠 《飞机设计》2007,27(1):22-26
针对机翼结构的几何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相法的几何优化设计新方法。采用参数化命令流文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利用复合形法进行位置优化,利用MSC/NASTRAN进行尺寸优化,并将尺寸优化结果传递给复合形法作为复合形法进行操作的依据。算例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行,所得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273.
李桦  贾地  范晓樯  李晓宇 《推进技术》2007,28(1):65-67,91
侧板构型和唇口位置是影响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的关键参数。选取了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状态点对前/后掠进气道模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重点比较了当侧板前/后掠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压升、出口气流均匀度等性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侧板前掠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压升大于侧板后掠结果,且进气道出口流场更均匀。当马赫数较低时,前/后掠进气道性能差别比较明显:同为50%溢流窗,来流马赫数4时,侧板前掠的进气道流量系数比侧板后掠的情形高出7.7%;而当来流马赫数为8.09时,侧板前掠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仅高2.6%。  相似文献   
274.
比较了几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针刺毡C/C复合材料。对针刺碳毡织物首先进行预增密处理,得到初始密度和碳纤维含量较高的坯料,然后用树脂浸渍法进一步致密化。研究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C/C复合材料比未经预处理的试样,拉伸强度提高39%,压缩强度提高14%,层间剪切强度提高36%。通过SEM观察和常温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工艺的改进是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5.
以Al2O3为陶瓷基体,hBN为固润滑组元添加剂,在N2保护下烧成,制得了Al2O3/hBN自润滑复合陶瓷,通过SEM、EDS、XRD等分析探讨了固润滑组元的引入量、添加助熔剂及常压和热压两种烧成条件下材料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hBN引入量为10%时已有足够的量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相同烧成温度下,热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可以破坏hBN的卡片房式结构,伴随液相的出现有利于hBN的定向排列,获得了结构致密的自润滑复合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276.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MC方法),模拟了质子辐照时质子的能量损失、射程、射程偏离及其产生的空位缺陷和电离能损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入射能量在10~300keV区间,Kapton/Al对入射质子的阻止本领主要取决于电子阻止本领,在80keV出现峰值,可作为地面模拟试验能量选取的参考;质子在Kapton/Al中的射程分布可近似看作高斯分布,质子射程及其偏离随能量增加而增加;位移缺陷和电离作用是两个相对的过程,低能时主要表现为位移缺陷,高能时表现为电离作用。  相似文献   
277.
设计制备了与1Cr17和0Cr18Ni9不锈钢匹配的CaO-Al2O3-SiO2(CAS)系和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的各项理化性能。利用流延法制备微晶玻璃生带,以此制备符合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制备的玻璃经850℃、30min热处理后可形成线胀系数与对应不锈钢匹配的微晶玻璃,且具有适宜弯曲强度和较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由此制备的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结合强度和抗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278.
黄保群 《飞机设计》2007,27(3):18-22
飞机维修拆卸/装配序列规划是整个飞机产品维修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飞机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飞机维修过程中拆卸/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从维修产品的拆卸/装配过程稳定性、拆卸/装配方向和拆卸/装配工具的改变次数三个方面来设置目标函数,解决了零件数量大的产品规划计算效率不高且没有考虑产品的维修过程稳定性问题。本文开发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飞机维修拆卸/装配序列规划系统,并结合具体产品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79.
对比研究碳化铬/Ni3Al复合材料和传统高温耐磨材料Stellite 12合金在1000℃时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Stellite 12合金表面形成以Cr2O3为主的氧化膜,并发生明显剥落;而碳化铬/Ni3Al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以α-Al2O3为主的致密氧化膜,其空气中的氧化速率仅为Stellite 12合金的1/2,碳化铬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并与Ni3Al基体有较好的氧化协同性.分析认为,碳化铬在堆焊过程中发生溶解导致部分Cr固溶于Ni3Al合金基体中,促进α-Al2O3的形成,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而材料表面所形成的氧化膜类型是两种材料抗氧化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0.
针对短时高温抗氧化的具体环境,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C-Si复合材料.首先考察首周期裂解温度对2D Cf/SiC-Si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1200℃裂解,所制备的2D Cf/SiC-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05.4MPa和15.7 MPa·m1/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i粉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2D Cf/SiC-Si材料的力学性能稍有降低,而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中游离碳含量的降低和Si氧化后生成的具有封填裂纹和隔氧作用的SiO2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