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航空   1354篇
航天技术   274篇
综合类   184篇
航天   3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81.
利用基于改进的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对亚声速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某S形模型进气道进行了非定常计算,研究了发动机喘振所产生的瞬时高压波形对锤击波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锤击波产生后沿进气道迅速向前传播,运动过程中锤击波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强度不断增强.同时受气流离心力的影响,S形进气道弯曲段半径较大一侧壁面受到的锤击波气动荷载值更大.发动机喘振所产生的瞬时高压的加载梯度增加使得锤击波传播速度及强度增强,而压力卸载方式对锤击波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来流条件下,增加瞬时高压峰值均使得锤击波荷载强度显著增强,并近似符合二次函数分布规律,而且超声速来流条件下锤击波强度较亚声速来流更强.   相似文献   
182.
基于响应面法的短距/垂直起降飞机近地面升力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短距/垂直起降(S/VTOL)飞机近地面升力损失的流场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特定升力布局的飞机近地面状态各工况的升力损失.采用响应面法获得了飞机升力损失关于喷管落压比(NPR)、来流速度及飞机高度的2阶响应曲面函数及显著影响飞机升力损失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了喷管落压比、来流速度及飞机高度对飞机升力损失的交互影响作用,优化得出给定工况范围内升力损失最小的工作点.研究表明:仅考虑单因素影响时,升力损失随高度、落压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考虑两因素交互作用时,高度与落压比及来流速度与落压比对升力损失存在交互影响,而高度与来流速度对升力损失无交互影响;优化获得的升力损失最小的工作点是飞机距地面高度为9D(D为喷管直径)、喷飞机高度为3、来流速度为0m/s,此时的升力损失为1.3%.   相似文献   
183.
基于三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带有灰色补偿的反步(Back-stepping)控制方法,以实现某些预定的战术机动动作。首先,将飞行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分解成3个轴方向的相对简单的子系统;然后,针对3个子系统采用反步法分别设计出模型中没有干扰时的控制律,并采用GM(0,N)预测模型对不确定部分的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进一步根据估计出的参数设计灰色补偿控制律;最后,根据3个子系统设计出的控制律解算出同时满足3个子系统渐进稳定的控制输入,这样使得整个系统渐进稳定。仿真结果表明,GM(0,N)预测模型能精确预测不确定模型参数,该算法能够高效实现预定的战术机动动作。  相似文献   
184.
将太阳活动峰年期间中国4个电离层站垂直探测得到的月平均电子浓度剖面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KI-90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国际参考电离层所计算的峰下电子含量(或峰下半厚)总体来说偏大。一天中白天符合较好,晚上较差,对中纬台站较好,对低纬台站较差。   相似文献   
185.
Pareto最优解的充分及必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多目标优化问题不需目标函数的凸性和二次可微性的假设,在约束区域具有严格点凸性的条件下,证明了Kuhn-Tucker条件是严格局部Pareto最优解的必要的充分条件,并以若干例子说明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6.
2000年7月15日和8月9日,俄罗斯"联盟"火箭分两次将欧空局(ESA)研制的4颗团星-2(Cluster-2)卫星发射升空,使密切关注该计划的全世界空间科学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Cluster-2卫星之所以引起众多科学家的注意,一是因为其坎坷的经历,二是因为它们在监测空间天气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研究绳系卫星系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运动,由子星-母星之间相对位置向量描述,亦即由该向量的长度变化和方位角的化而决定,在引入距离速率控制算法之后,系统的动力学主要由方位角运动而定,当母星轨道为圆形时,系统运动状态具有极限点,而在椭圆轨道下则有极限环,采用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计算极限状态和分析它们的稳定特性,用本文中方法对TSS-1以及其他绳系卫星系统方案作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8.
用溶胶-凝胶法在非晶玻璃上制备VO2薄膜,经过熔融、涂膜、烘干和热处理等工艺最后得到电阻相变2-3个量级的VO2薄膜。对烘干温度、熔融温度、膜厚和热处理温度对薄膜电阻开关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XRD(X-ray diffraction)和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对薄膜的结构和价态进行分析,表明用溶胶-凝胶法制图VO2膜工艺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9.
□□海洋-1(HY-1)卫星是中国第1颗直接为国家海洋监测、研究与应用开发所研制的卫星,它于2002年5月15日成功发射。HY-1卫星装载有1台10谱段海洋水色扫描仪、1台4谱段的CCD成像仪。该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环境要素的探测,如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性有机物、水温  相似文献   
190.
夏亚茜 《国际太空》2012,(11):44-46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成立于1982年,主要以研制可靠、创新和经济可负担型小卫星系统为主要业务。该公司的“星”(Star)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星-1卫星平台仅应用于4颗卫星,从开发N-星-c(N-Star-c)卫星开始,轨道科学公司采用了星-2卫星平台,至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最新一颗卫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23(Intelsat-23),另有10颗采用星-2卫星平台的卫星在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