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235篇
航天技术   89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133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为解决高速旋转载体无控飞行段弱重力环境下惯导空中动基座对准问题,研究了基于旋转载体惯性信息特征的滚动角快速对准方法。首先分析了旋转载体的惯性信息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跟踪的滚动角对准方法,仅利用Y轴陀螺或Z轴陀螺信息即可实现滚动角的快速对准。为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适应性,充分利用Y轴陀螺或Z轴陀螺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信源信息融合的惯导滚动角对准方法,以实现最优的滚动角跟踪结果。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依赖卫星、无初始姿态角且载体失重的条件下,5s内完成滚动角快速对准,且对准精度优于3°。该方法可自适应地剔除异常滚动角跟踪结果,有效提高了高速旋转载体用惯性导航系统对复杂力学环境的适应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2.
航天智能控制技术让运载火箭“会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为民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5-525055
高可靠和智能化是未来智能航天器的主要特点,本文聚焦航天器高可靠、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梳理了中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航天智能技术从航天器的可靠性做起,航天器的可靠性从航天智能控制做起,航天智能控制从\"会学习\"的火箭做起。围绕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如何使运载火箭\"会学习\"的发展架构,进一步探索了\"边飞边学\"和\"终身学习\"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支撑中国\"会学习\"运载火箭高可靠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3.
在电子干扰环境中飞行器隐身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在远距支援干扰和自卫或随队干扰下飞行器隐身性能计算方法.考虑的对抗情况是突防方用一架飞机进行远距支援干扰或者自己携带干扰机进行突防.通过算例计算了各种干扰及目标RCS对飞行器隐身性能的影响.结论是∶有效辐射功率为10kW的远距支援干扰可以大大减小飞行器的等概率探测范围和发现概率,结合采用减缩目标RCS的措施时,隐身性能的提高更为显著.有效辐射功率为1kW的自卫或随队干扰可以使飞行器的等概率探测范围由无主动干扰的几百公里半径减小到几十甚至十几公里半径,结合采用减缩目标RCS的措施时,其等概率探测范围几乎缩小为0.   相似文献   
384.
针对导弹发射架制造和安装精度,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变形影响,导弹发射架上发射筒定位导轨相对主基准方位基准和基准水平面之间存在航姿误差,影响导弹初始航姿装订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导弹发射架上发射筒定位导轨精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高精度航姿测量系统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然后进行离线计算处理,最终得出定位导轨精度。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在码头动基座条件下对导轨精度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状态参数在导弹初始航姿装订时进行补偿,从而提高导弹的初始航姿装订精度。  相似文献   
385.
在单天线航空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人直升机多天线通信信道的统计模型.分析了信道的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和角度扩展特性,研究了机身对天线的遮挡效应及多天线信号之间的干涉问题.根据模型特点建立了一种准确有效的仿真模型,给出了延迟功率谱、空间相关性、多普勒功率谱和机身遮挡效应的仿真方法.利用该模型在途中飞行、任务区盘旋和起飞/降落这3种飞行状态下对单天线和多天线信道的误码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验证了差分空时编码在无人直升机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良好性能.该模型可用于无人直升机多天线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编码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86.
In this paper, formation tracking control problems for second-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MAS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are studied, specifically those where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followers are designed to form a time-varying formation while tracking those of the leader. A neigh-boring relative state information based formation tracking protocol with an unknown gain matrix and time-varying delays is presented. The formation tracking problems are then transformed into asymptotically stable problems. Based on th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approach, condi-tions sufficient for second-order MAS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to realize formation tracking are examined. An approach to obtain the unknown gain matrix is given and, since neighboring relative velocity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 formation tracking protocol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using only neighboring relative position information is introduced. The proposed results can be used on target enclosing problems for MASs with second-order dynamics and time-varying delays. An application for target enclosing by multipl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387.
本文针对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飞行器过载和姿态智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动作-评价(Soft Actor-Critic,SAC)强化学习算法的分布式智能体控制算法,建立了分布式高效环境交互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框架和飞行器过载和姿态智能控制算法系统,增加了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的数据量级和数据分布,提高了飞行器控制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通过在仿真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训练得到的智能体能够有效地在无人飞行器仿真过程中进行过载和姿态控制,分布式SAC算法在无人飞行器仿真场景中的控制效果优于原始SAC算法。  相似文献   
388.
微型飞行器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肖永利  张琛 《宇航学报》2001,22(5):26-32
微型飞行器目前在国际上是一个研究热点,它突破了传统常规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概念,是随着微米纳米科技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蓬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微型飞行器当前的研究发展状况,分析了微型飞行器研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9.
基于不同威胁体的无人作战飞机初始路径规划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晓光  杨有龙 《航空学报》2003,24(5):435-438
 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威胁体的路径规划新方法。从理论上建立了具有不同威胁体的局部空域路径选择原则,给出了根据不同威胁体建立相应路径图的步骤和方法。描述了基于图形模型的进化优化算法,并应用此算法进行了路径优化。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径规划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有效地突破了原Voronoi 图只能对相同威胁体进行路径规划的局限。  相似文献   
390.
在高超声速推进系统中,涡轮基组合动力装置凭借宽广的飞行范围和良好的比冲性能,成为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候选动力装置。历经几十年发展,其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目前正向着工程研制方向迈进。通过对国外TBCC动力技术的发展路径、技术特点、研制经验进行系统分析,认为TBCC动力技术研究主要围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以及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验证开展。用于TBCC动力的涡轮发动机首选是现有发动机的改进,未来可能在继承涡轮发动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高马赫数任务场景等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发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技术进展显著,但还需向大尺寸方向发展;模态转换技术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还需深入验证。基于未来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需求,立足于现有技术基础和可预见的技术方向,分析提出了TBCC动力技术发展建议:提前开展关键技术预研、基于现有资源发展演示验证平台及进行基于技术发展需求的飞发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