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04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5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71.
嫦娥一号卫星的初步科学成果与嫦娥二号卫星的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在轨运行495d,一共取得了1.37Tbyte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yte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各项科学目标,为推动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嫦娥二号卫星在嫦娥一号卫星取得圆满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从发射到第一次近月制动所经历的时间由13d缩短为5d,环月轨道高度由200km降低为100km,CCD相机的像元分辨率由120m提高到10m,激光高度计测量月面高程由1次/s提高到5次/s。嫦娥二号卫星将重点开展对月面着陆区地形地貌的精细探测,试验验证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二期月面软着陆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2.
叶兴彬  庄磊 《上海航天》2013,(6):28-31,45
对基于稳定的双共轭梯度一快速傅里叶变换(BCGs_FFT)和改进的离散复镜像方法的平面分层媒质电大尺寸埋入体的电磁散射计算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理论推导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离散复镜像法在不提取准静态项和表面波项的条件下,可拟合获得准确的近区和远区空域格林函数结果,并加快了分层媒质中电大尺寸埋入体空域格林函数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73.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综合测试中遍历在轨飞行状态引发的全面覆盖难度大,任务剖面及关键环节多引发的模拟飞行及健壮性测试要求高等问题,提出并实践了状态遍历及增量式集成的系统级测试方法,测试设计按照分状态分阶段分剖面的多层次验证策略,探索出了一套从"最基本启动,增量式叠加,分步骤集成"的整体性测试与验证的解决方案,达到了在项目早期将系统验证工作置于真实环境下开展测试评估的效果。同时也解构了探测器组成复杂,器间交互多,器内耦合多的系统级全覆盖难题。引入非侵入式监测技术解决了特定任务剖面及系统级条件下关键动作高保真数据获取的难题。与阿波罗载人登月相比,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级测试设计实现了测试与评估可靠性活动在整器研制环节的流程左移,体现了中国航天器研制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采样区视觉信息支持的需求和研制过程中的工程约束,提出了一种采样区快速视觉测量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时空受限条件下的相机标定、适应月面弱纹理的密集匹配以及AIT(总装、集成及测试)场景下的测量精度地面验证。最终在轨实现了1s内对采样区地形的快速三维重建,并对采样区景物完成了测量,证明了该视觉测量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一种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动态载荷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力学环境,但是目前又无法直接测量出这种复杂力学载荷函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力学载荷识别方法确定航天器所经受力学载荷的新方法,针对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模型,以二次多项式为基函数,推导建立了基于Duhamel积分的动态载荷识别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且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该方法为下一步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6.
为了让火星巡视器在有限的寿命内能获得更多的科学产出,需要提高巡视器在火星表面的自主通过能力,而火星表面地貌类型是评估巡视器可通过性的重要信息。因此,提出了融合伽马变换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火星表面地貌分割算法。首先,考虑对巡视器通过性的影响,确认地貌分类的类型,基于好奇号拍摄的火星地表图像Mars32K数据库,构建地貌分割数据集;其次,使用自适应伽马变换(AGT)对灰度单一的火星图像进行预处理,减弱了光照等因素干扰;最后,利用数据集训练一个FCN,以实现对火星表面地貌的分割预测。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测试准确率达到83.03%,地形分割预测结果可靠,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偏转弹头控制是一种新型的导弹控制方式,精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对于导弹性能、稳定性和控制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中的凯恩(Kane)方法对偏转弹头导弹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首先建立合适的坐标系,选取8个变量的速率为广义速率,之后推导了弹身弹头的运动学方程,接着得到广义主动力和广义惯性力,其中将控制弹头偏转的作动力矩视为主动力矩而非理想约束考虑进广义主动力的计算中,最终得到导弹的8个标量动力学方程。推导过程显示凯恩方法比牛顿-欧拉方法推导过程更为简化。利用得到的精确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仿真,通过比较研究了采用弹头质心位于弹头偏转铰链中心假设下的简化模型对导弹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弹头偏转较慢时简化模型会带来较大的动态响应误差。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计算机水平测试软件”系统的特点,系统构成以及计算机考试子系统的功能。分析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和C/S模式的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79.
The Mercury’s Sodium Atmosphere Spectral Imager (MSASI) on BepiColombo (BC) will address a range of fundamental scientific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Mercury’s exosphere. The measurements will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on regolith–exosphere–magnetosphere coupling as well as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governing the exosphere bounded by the planetary surface, the solar wind and interplanetary space. MSASI is a high-dispersion visible spectrometer working in the spectral range around sodium D2 emission (589 nm). A tandem Fabry–Perot etalon is used to achieve a compact design. We presents a design of the spectral analyzer using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We conclude that: (1) The MSASI optical design is practical and can be implemented without new or cri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2) The thermally-tuned etalon design is based on concepts, designs and materials that have good space heritage.  相似文献   
80.
The instrument suite on the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 (MESSENGER) spacecraft is well suited to address several of Mercury’s outstanding geochemical problems. A combination of data from the Gamma-Ray and Neutron Spectrometer (GRNS) and X-Ray Spectrometer (XRS) instruments will yield the surface abundances of both volatile (K) and refractory (Al, Ca, and Th) elements, which will test the three competing hypotheses for the origin of Mercury’s high bulk metal fraction: aerodynamic drag in the early solar nebula, preferential vaporization of silicates, or giant impact. These same elements, with the addition of Mg, Si, and Fe, will put significant constraints on 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have formed the crust and produced any later volcanism. The Neutron Spectrometer sensor on the GRNS instrument will yield estimates of the amount of H in surface materials and may ascertain if the permanently shadowed polar craters have a significant excess of H due to water ice. A comparison of the FeO content of olivine and pyroxene determined by the Mercury Atmospheric and Surface Composition Spectrometer (MASCS) instrument with the total Fe determined through both GRNS and XRS will permit an estimate of the amount of Fe present in other forms, including metal and sulf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