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5篇
  免费   1241篇
  国内免费   1845篇
航空   5591篇
航天技术   1835篇
综合类   1033篇
航天   223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在飞机起飞或着陆飞行阶段,当缝翼伸出襟翼放下时,副翼也随之对称地下偏一定偏度,这就增加了机翼的弯度,提高了机翼升力。从而减少了飞机起飞/着陆的速度和场长,改善了起飞和着陆性能。通过介绍X飞机与Y飞机的副翼下垂功能的历史发展、功能原理与功能实现,较详细地分析了副翼下垂功能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12.
CubeSail is a nano-solar sail mission based on the 3U CubeSat standard, which is currently being designed and built at the Surrey Space Centre, University of Surrey. CubeSail will have a total mass of around 3 kg and will deploy a 5 × 5 m sail in low Earth orbit. The primary aim of the mission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of solar sailing and end-of-life de-orbiting using the sail membrane as a drag-sail. The spacecraft will have a compact 3-axis stabilised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which uses three magnetic torquers aligned with the spacecraft principle axis as well as a novel two-dimensional translation stage separating the spacecraft bus from the sail. CubeSail’s deployment mechanism consists of four novel booms and four-quadrant sail membranes. The proposed booms are made from tape-spring blades and will deploy the sail membrane from a 2U CubeSat standard stru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s level overview of the CubeSat mission, focusing on the mission orbit and de-orbiting, in addition to the deployment, attitude control and the satellite bus.  相似文献   
913.
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不同控制通路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转速等参数发生大幅度跳变以及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切换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不同结构控制通路的模糊切换控制器,基于无源性概念对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多路模糊切换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航空发动机模糊切换系统与直接切换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航空发动机多路模糊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4.
热电制冷(Thermo-Electric Cooling,TEC)技术是利用帕尔帖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它不需要任何工质,无活动部件,结构简单,非常适宜于微型制冷领域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文章将TEC技术应用于某星载相机焦面组件的热设计,解决了探测器恒温控制问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EC技术的热设计方案在满足探测器恒温...  相似文献   
915.
分析了液体发动机试验多工况流量控制的难点及单个汽蚀管在流量控制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汽蚀管组合方法来实现发动机试验多工况流量控制.利用汽蚀管的汽蚀裕度的特点,指出了单个汽蚀管可以覆盖的工况范围.首先计算得到未确定汽蚀管工况中满足要求的具有最小喉部直径汽蚀管,然后计算该汽蚀管可以覆盖的工况,最后计算该汽蚀管与已得到的汽蚀管...  相似文献   
916.
本文设计了PLC控制的双控阀门实验平台。重点介绍了PLC控制的双控阀门的程序设计,包括无联锁关系和有联锁关系两类阀门的程序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双控阀门控制实验平台的组成和上层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17.
建立LEO-CDMA通信系统容量分析模型,给出系统容量的计算方法,从系统容量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运用遗传算法赋形得到的波束增益模型和基于二阶锥形模型的波束增益模型的系统容量。结果表明,基于二阶锥形增益模型的系统容量约为基于赋形增益模型系统容量的两倍。分析结果为多波束接收天线的系统设计及赋形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8.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BLDCM)大多采用反电势过零点法检测转子位置,为消除干扰需对反电势过零信号进行滤波,而滤波电路使反电势的过零点产生与速度有关的相移.针对滤波后反电势过零点的相移问题,本文提出电机在低速段和高速段采用不同滤波器的新方法,解决了动态相移对换相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以TMS320LF2407A为控制核心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9.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模型的强跟踪无迹卡尔曼滤波(CSUKF)算法对状态和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利用特征模型参数构造时变的二阶状态转移阵,使滤波和辨识模型简化;结合强跟踪滤波(STF)的强跟踪能力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的(UKF)的非线性高逼近性对含测量噪声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系统进行参数辨识和滤波,并将其与非线性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律相结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姿态控制.最后,将提出的CSUKF与基于特征模型的无迹卡尔曼滤波(CUKF)和基于特征模型的普通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CEKF)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说明CSUKF与非线性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律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的平稳性,且具有更好的滤波精度和系统输出,从而能更好地处理含测量噪声情况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辨识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20.
通过对当前航空装备修理企业成本控制和价格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航空装备价格工作后续发展趋势,提出构建航修企业分层分类的成本控制和价格管理模式,并介绍了某航空修理工厂在成本控制和价格管理方面所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