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3篇 |
免费 | 461篇 |
国内免费 | 21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30篇 |
航天技术 | 160篇 |
综合类 | 184篇 |
航天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96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80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为掌握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增升装置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设计出满足较高气动力与水动力性能要求的高效增升装置,围绕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特殊设计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栖飞机与常规陆基飞机增升装置的技术特征与设计差异,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典型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类型及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两栖飞机的快速性、喷溅性和抗浪性指标,对增升装置在使用和设计环节中相关影响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依据两栖飞机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要求,探讨了气动力与水动力耦合设计对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重要性,分析了水面喷溅、近水面效应、机构偏转限制等对增升装置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规律,剖析了增升装置设计与抗浪指标的内在联系,对增升装置下偏量的选取方法给出建议。结合大量水动力、气动力试验和数值模拟数据,总结提炼出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特殊设计原则。依据本文总结的设计方法完成的增升装置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正在研制的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通过风洞及水动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飞机越过阻力峰后未发生主喷溅冲击增升装置的现象,耐波性预报表明该飞机的抗浪能力满足预定的技术要求,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增升装置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42.
典型再入返回器气动特性对比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回器气动特性研究对宇宙飞船的研制起着先导和制约作用。文章对Apollo、CEV和类Soyuz这3种典型的轴对称钝头体再入返回器气动布局进行了气动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与Apollo、CEV相比,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偏小,无法满足以第二宇宙速度载人空间再入返回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几何参数(包括倒锥角和球冠半径)变化对类Soyuz外形返回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中得到类Soyuz外形的改进方向,提出了一种以类Soyuz外形为基础的改进设计外形,并对该外形的升阻特性、稳定性和配平特性等相关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几何外形参数的调整优化来提高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从而达到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升阻比要求,这样的技术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3.
244.
偏心撞击对撞击式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偏心撞击对撞击式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求解自燃推进剂冷态射流撞击雾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案,计算了不同偏心度条件下的射流撞击雾化过程。采用树形自适应加密算法直接求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由分段线性的流体体积(VOF)方法对流体界面进行捕捉。结果表明偏心撞击会导致雾场发生偏转,当无量纲偏心度E为1/8时,雾场偏转角度约为9.2°,应控制加工偏差小于该值。随着偏心度的增大,液膜的偏转角度增大,理论推导得到的液膜偏转角度要小于数值计算得到的液膜偏转角度。正心撞击时燃料与氧化剂流强峰值接近,雾场的流强分布呈单峰分布。当发生偏心撞击时,由于燃料与氧化剂部分射流未参与撞击导致流强峰值出现交错,雾场的流强分布呈双峰分布,混合比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改变。正心撞击时撞击点下游液滴的速度分布近似呈轴对称分布,而偏心撞击之后的速度分布则呈中心对称分布。偏心撞击导致的射流动量损失使得雾化性能变差,当无量纲偏心度E为1/8时,一甲基肼(MMH)的Sauter平均直径增大约4.8%,四氧化二氮(NTO)的Sauter平均直径增大约5.8%。 相似文献
245.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远程弹尾翼对气动特性的影响,设计了无尾翼,“T”型尾8翼,栅格尾翼三种尾翼布局,通过风洞测力实验研究不同布局在不同马赫数及迎角状态下对远程弹气动特性尤其是滚转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装“T”型尾翼的模型和安装栅格尾翼的模型相比,在跨声速阶段,其升力特性优于栅格尾翼,也更利于滚转控制,但在超声速区域,栅格尾翼模型具有明显的升力特性优势,同时也容易进行滚转控制,而减小阻力是栅格翼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6.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密切锥乘波体的设计几何关系,提出双后掠乘波体概念,给出了双后掠乘波体设计的参数与生成乘波体外形之间的关系。使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表达包括圆和直线的激波出口型线辅助设计,研究了钝头区域可控、后掠区域可控的乘波体外形设计方法。使用CFD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双后掠乘波体外形的性能优势,结果表明在保持高超声速高性能的基础上适当设计外形在低速状态、纵向稳定性和涡效应增升方面具有性能优势,为大空域宽速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7.
以小型无人机翼型研究为背景,利用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eN方法对对小型无人机常用的翼型CLARKY在雷诺数Re=1.0×10~5、5×10~5、1.0×10~6,迎角由-5°~20°时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随着雷诺数的增大,翼型上表面的转捩位置不断向前缘移动,气流分离则由完全分离逐渐转变为层流分离泡结构,使得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和临界迎角增大,阻力减小,最大升阻比显著增大,有利迎角逐渐减小,翼型CLARKY的气动特性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48.
中国航空运输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8,26(1):43-46,64
从本质上讲,生产函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数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技术关系。定义决定中国航空运输产出量的关键要素为航空运输飞机占用资本、飞行员的飞行驾驶劳动和航空油料消耗,利用C—D生产函数,以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表示产出,以运输飞机数量、正驾驶飞行员人数和航空油料消耗量表示投入,利用1990--2005年中国航空运输生产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模型估计。同时,以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航空运输的成本函数,并通过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分析中国航空运输生产包括规模经济性在内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49.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研制过程中开发了一套组合式缓冲气囊.以新飞船返回舱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含有内囊的组合式气囊缓冲过程动力学模型,并通过MSC-Dytran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之后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影响气囊缓冲特性的两项气体固有参数——气体自由度与摩尔质量——对气囊缓冲过程的影响.研... 相似文献
250.
针对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中道路目标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 MRF)分割与数学形态学处理的高分辨率SAR图像道路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直方图均衡化和增强Lee滤波对SAR图像进行预处理,实现道路的边缘增强,抑制相干斑噪声;进而利用基于条件迭代模式(Iterated Conditional Mode, ICM)的MRF对SAR图像中的道路目标进行初分割;再用数学形态学填充空洞,平滑道路边缘;最后,基于道路的几何特征,使用偏心率、矩阵度、复杂度等因子去除虚警,从而提取出道路目标。利用该文算法对两块实际高分辨率SAR图像进行道路目标提取,均可以取得90%以上的正确道路提取率,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道路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