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5篇
航天技术   39篇
航天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使用一个全球原始方程半谱模式,模拟了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结果指出:冬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准定常行星波的幅度起伏和相位变化,可以造成中层大气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并且在夏半球形成瞬变行星波。所得结果为中层大气行星波的跨赤道传播、夏半球行星波的形成和南北半球之间的耦合提供了一种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2.
利用1980年Nimbus-7卫星网络点资料(温度场)对中层大气行星波的空间结构进行诊断和分析后发现,行星波扰动主要集中于冬半球,夏半球及赤道地区上空的扰动则相对较弱,但也不可忽视.冬半球行星波扰动中的瞬变波部分可以跨过赤道向夏半球传播,且传播主要集中于20kin和70km两个高度层附近.波数1冬季以准定常行里波为主,夏季瞬变行星波与准定常行星波波幅相当.行星波扰动的波幅从冬到夏的衰减主要表现在波数1和波数2上,波数3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3.
中国地区20──80km高空风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Nimbus-7卫星1979-1981年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温度探测数据(SAMS)和热成风原理,计算了高空风场,得到中国上空20──80km高度范围风场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用地转一热成风公式从卫星温度探测数据计算的高空风与当日中国气象火箭探测的高空风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卫星温度数据是获得中国20-80k高空风气候特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计算出的风场看,中国上空20──80km的纬向风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的纬圈平均纬向风有显着差别,文中还给出了经向风的分布和风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4.
The interhemispheric coupling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global anomaly pattern of the zonal-mean temperature. This pattern reflects an anomalous stratospheric and mesospheric residual circulation, in which a weaker (stronger) stratospheric winter circulation is linked to an upward (downward) shift of its upper mesospheric branch reaching from the summer to the winter pole. This phenomenon is robust in observational data and several middle 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ecently proposed mechanism of the interhemispheric coupling is unequivocally prove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zonally symmetric model that excludes any additional effects due to resolved waves and non-zonally propagating gravity waves. Two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hat differ in the strength of the polar vortex. A weaker polar vortex results in a downward shift of the winter mesospheric gravity wave drag. This leads to changes also in the summer upper mesosphere via a feedback solely between gravity wave breaking and the zonal-mean state. The accompanying temperature anomaly reproduces the pattern of the interhemispheric coupling.  相似文献   
35.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tmospheric thermal structure have been studied by making use of the Rayleigh lidar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period of about four years (1998–2001). Here, the data has been used from two different station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 tropics (Gadanki; 13.5°N, 79.2°E) and in sub-tropics (Mt. Abu; 24.5°N, 72.7°E). The observed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profiles are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model atmospheres (CIRA-86 and MSISE-90). We observed, the mean temperature profiles have closer agreement with MSISE-90 than CIRA-86.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measured by lidar and HALOE satellite overpass nearby lidar site are generally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systematic and statistical errors in deriving temperature are found to be uniform for both the stations, as 1 K at 50 km, 3 K at 60 km and 10 K at 70 km.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mesospheric temperature inversion (MTI) and double stratopause structure (DBS) are also addressed for both the stations.  相似文献   
36.
王亮  张乃通  汪洋  陈萍 《上海航天》2004,21(2):21-23
分析了在星座结构参数确定的条件下,中轨道/低轨道(MEO/LEO)双层卫星网络弱连接模型中层间连接度参数的选取。给出了连接度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在MEO/LEO双层卫星网络中,MEO卫星不应与其视距范围内的所有LEO卫星建立星间链路连接,而须根据MEO和LEO卫星间仰角等参数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7.
我国地区20—80km高空大气温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Nimbus-7卫星1979-1981年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温度探测(SAMS)数据,首次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上空20-80km高度大气温度的分布特征,并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进行了比较。结果指出,我国上空大气温度分布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的纬向平均温度分布存在一定差别,可供航空航天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8.
高烽 《上海航天》2004,21(5):25-29
论述了远程精确制导导弹末段雷达寻的装置的制约因素.分析了末段可机动最小距离、探测域、电磁静默、杂波和目标识别等的影响。在比较时域一维、频域一维、时频二维和合成孔径雷达(SAR)等高分辨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分辨探测的主要技术途径。最后给出了一个主被动复合寻的系统和SAR探测装置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9.
利用最优反馈控制和轨迹快速重构技术,设计一种有限推力空间远程变轨自适应闭环制导方法。首先给出了最优反馈控制的求解原理和必要条件。将空间变轨动力学模型特点和伪谱法相结合,设计基于状态量缩减的计算效率改进策略以提高轨迹优化的实时性。基于改进伪谱法进行逐次轨迹快速重构,利用开环最优解形成闭环反馈,从而保证制导指令的实时更新,并通过引入控制逻辑改进制导算法。远程交会仿真表明,该闭环制导方法在保证任务指标具有一定最优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多种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0.
对于小型光抽运铯原子频率标准来说,激光稳频参考源的稳定性决定了激光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进而决定了整机的频率稳定度指标。激光稳频可以采用饱和吸收稳频和铯束管荧光稳频两种方案。经对比了采用这两种激光稳频方式的整机指标,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与采用饱和吸收稳频相比,采用铯束管荧光稳频后,整机的短期稳定度指标没有明显恶化,长期稳定度指标有了明显提升,3.21E-14/100 000s,1.13E-14/400 000s,未出现闪变平台,仍在继续测试中。结果显示,铯束管荧光稳频技术应用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频率标准,具有提高整机长期稳定度指标和增强环境适应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