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30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用以扩展加速度传感器使用频率范围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构造出一个基于硬件的补偿网络,这个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传递函数的极零点相抵消,从而使由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补偿环节后其动态特性得到补偿,扩展了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频带,同时并不要求加速度传感器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相似文献   
22.
多维驱动微型振动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以压电元件为驱动源,结合柔性铰链机构的微型振动平台,通过计算机设计控制电压波形,对其进行三维振动控制.通过实验证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波形跟踪性能,易于实现复杂控制波形,适用于微型机械的动态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23.
微粒对放电通道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刚  赵福令  王辉 《航空学报》2007,28(2):500-503
 混粉电火花加工相对于普通电火花加工能够在小脉冲能量下稳定地进行加工并实现较好的加工质量,是因为悬浮在工作液中的微粒改变了放电通道形成的机制。分析了粉末颗粒对放电间隙电场、放电通道轨迹形成的影响,得出了混粉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稳定性提高的重要原因,即悬浮的微粒以及微粒之间的作用增大局部电场强度、改变放电通道的生长模式,从而减少击穿时间和能量消耗,因此在加工稳定性和加工质量上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微细电火花加工中,高频电磁场形成的强磁力箍缩效应对加工过程中放电通道扩张及放电通道位形变化的影响.计算了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放电通道中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变化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推测了放电通道的形成过程,认为在高频电磁场中,放电通道在强磁力箍缩效应作用下产生的通道直径减小、能量密度增大等变化是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出现的一系列特殊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研究的现状 ,介绍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结构和加工工艺 ,比较不同类型微型磁通门的差异 ,探讨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4):465-475
Severe tool wear and poor surface quality are the main problems during micro machining of cemented carbide. In this work, an innovative hybrid process of laser-induced oxidation assisted micro milling (LOMM)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A nanosecond laser was utilized to induce oxidation of the WC-20%Co material, producing loose oxide which was easy to remove. The micro machinability of the material was improved by laser-induced oxidation. The oxidation mechanisms of cemented carbide were studied. A microgroove with a depth of 2.5 mm and aspect ratio of 5 wa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 The milling force, surface quality and tool wear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For comparison, a microgroove was also fabricated with conventional micro milling (COMM) using identical milling paramete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 LOMM the milling force and tool wear rate were extremely low during removing the oxide. The machined surface quality and dimensional accuracy achieved by LOMM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btained by COMM. The surface roughness Sa of the microgroove bottom reached 88 nm in LOMM, while the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of the microgroove was a trapezoid. Perpendicularity of the microgroove sidewall machined by LOMM was better than that by COMM. The tool wear forms in LOMM were coating spalling and slight tool nose breakage. Compared with COMM, the tool life in LOMM was prolonged significantly.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ay to fabricate high aspect ratio micro-features with high dimensional accuracy.  相似文献   
27.
电火花加工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电火花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CAPPS),用于为一个给定目标选择最佳操作。同时,还考虑了其它的会影响EDM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如铣削等)。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在已有的CAD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基于CAPP特征的工件描述。每个特征类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一般工艺规程,并由系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基于最低成本的原则,计算出最优工艺规程。同时还介绍了一种计算工时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28.
微纳米尺度流动实验研究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29.
针对硬质合金模具的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进行了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两种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对照实验。为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选取了较小的电加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再满足常规条件下的经验公式,而与工件材料的再凝结特征、成分及电蚀产物的排出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0.
赵晨彦  魏佐君  倪明  任光明 《推进技术》2022,43(10):119-128
本文通过对某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单级轴流式涡轮进行机匣设计,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求解定常黏性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不同机匣沟槽结构对其叶尖泄漏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当全机匣沟槽结构的叶顶浸入沟槽即d/c>1.0时,封严效果较好;相较于全机匣沟槽结构,后开式机匣沟槽结构的封严效果更好, 随着沟槽前缘间隙的增大,封严效果减弱;沟槽深度a/c=1时,封严效果最佳,即泄漏流明显减弱,同时效率减小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