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航空   222篇
航天技术   54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P/M)完成了SiC颗粒增强LY12的成形工艺和不同重量百分比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实验。测试表明,含SiC_p20%(wt)的复合材料在室温下平均抗拉强度可达594MPa,延伸率为6%。其抗拉强度比LY12CZ提高30%;200℃拉伸时σ_b=493MPa;315℃时σ_b=299MPa。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LY12粉末和试样断口的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272.
 研究了低Zn、高RE含量Mg-Zn-Zr-RE合金的铸态相组成。在含高品位Y的合金中,稀土相由晶界片状X相和晶内弥散分布的方形Mg_(24)Y_5相组成,并确定晶界片状X相为18R调制结构,调制周期为0.26nm。在含混合稀土的合金中,稀土相由Mg_(12)RE和晶内弥散分布的Mg_(24)Y_5相组成。分析表明,与MB25合金相比,晶粒细化、稀土相的晶界强化和弥散强化可能是低Zn、高RE含量Mg-Zn-Zr-RE合金的强化原因。  相似文献   
273.
硬铝合金剥蚀速率测试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STMG34-90标准定性评定的剥蚀等级相一致,而且更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274.
介绍了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对悬臂平板叶片进行错频以实现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及试验研究。首先推导出回复力作用下的复合平板叶片的弯曲振动特性。然后对平板叶片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试验。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75.
 分析了 4种铝合金在循环应变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及材料在纵、横或高向的应变疲劳力学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取样方向对铝合金的应变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塑性。4种铝合金在纵、横或高向的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均表现为循环硬化。7475 T735 1合金较之其他 3种材料具有较好的应变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276.
应用材料试验机及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切削用置氢TC4钛合金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获得了不同温度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中应变率范围为0.001~15000s-1,温度范围为293~973K。分析比较了合金流变应力对温度及应变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置氢TC4钛合金具有较强的热软化效应,而应变率强化效应则相对较弱。随氢含量的增加,流变应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氢含量0.3%时,最大降幅达25%。根据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切削理论,对实验中切削力及切削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拟合了模型中的参数,其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77.
王会廷  高霖  沈晓辉  李泷杲 《航空学报》2010,31(6):1266-1271
 基于铝合金等难成形板材的需要,提出了双路径自然增压充液拉深新技术。用有限元法对铝合金2A12O双路径自然增压充液拉深进行研究,探讨径向压力和液池压力单独变化时对壁厚分布的影响;得到合理的液池压力和径向压力加载路径以及合适匹配比;分析了该方法中液池压力和径向压力成比例变化时,壁厚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采用15.0~20.0 MPa的液池压力,并将液池压力经增压活塞1.45倍增压后引到毛坯法兰边缘,可获得壁厚分布比较均匀、成形质量较高的零件,并能显著提高板料的极限拉深比;液池和径向压力的比例变化影响成形零件的壁厚分布,并且在不同的成形阶段其影响趋势不同。对模拟分析得到的压力加载路径和增压比进行实验,得到拉深比达2.65的铝合金2A12O杯形件,并建立其成形合理的压力区域。  相似文献   
278.
钛合金冷坩埚连续熔铸与定向凝固电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建立冷坩埚连续熔铸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在近矩形冷坩埚连续熔铸过程中冷坩埚内的磁感应强度,分析负载和电流强度变化对钛合金连续熔铸与定向凝固过程冷坩埚内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合金物料的加入并没有影响轴向磁感应强度的空间分布趋势;轴向磁感应强度在感应线圈与坩埚所包围的区域内聚集分布,且在感应线圈内壁中点处其强度达到最大值,并随着与内壁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磁感应强度随着输入电流的增加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279.
用于铝合金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是将微观(10-10~10-8m)、细观(10-8~10-4m)、介观(10-4~10-2m)和宏观(10-2~10 m)等多尺度计算模拟和关键实验集成到铝合金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通过成分-工艺-结构-性能的集成化,把铝合金的研发由传统经验式提升到以组织演化及其与性能相关性为基础的科学设计上,从而大大加快其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本文详细阐述了原子尺度模拟、相图计算、相场、元胞自动机和有限元等计算模拟方法及微结构表征和性能测定的实验方法,论述了其在铝合金研发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提出了从用户需要、设计制备和工业生产3个层面研发铝合金的具体框架。通过2个应用实例,展示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在铝合金研发中的强大功能,这也为新型铝合金及其它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80.
铌合金表面改性Ti-Cr-Si保护涂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料浆熔烧工艺在C-103铌合金表面制备了Ti-Cr-Si硅化物保护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S、RAX-10型衍射仪、EPMA-8705QH2等仪器分析研究了涂层组成、结构和耐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添加元素和基体预处理工艺,能显著提高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