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航空   837篇
航天技术   106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模拟某高速飞行器筒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对厚度为1.2mm的37SiMnCrNiMoVA薄钢板,按不同热处理规范进行热处理,并观察其金相组织,测出机械力学性能。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该薄钢板的最佳热处理规范,从而提高了该筒体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用CTS试件及不连续位移法研究复合材料板裂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TS试件研究了带裂纹的F12有机纤维/环氧基体复合材料板裂纹法端附近的应力,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试验手续、加载方式数据处理;用不连续位移法对该 年进行了数值分析,试验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93.
在国产T300碳纤维上沉积不同厚度的热解碳形成界面层,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迷你”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T300碳纤维在相同工艺过程中其界面层厚度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了热解碳界面层与“迷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关联性.采用SEM与Raman手段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有明显的裂纹偏转,经高温热处理后界面层状结构更加明显,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其值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yC的厚度在0~150 nm),当界面层厚度约为60 nm时达到最大值(1 385.7 MPa).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s and damage mechanisms of the plain-woven(2D) C/Si C composite under in-plane on- and offaxis loading conditions. Specimens with 15, 30, and 45 off-axis angl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under monotonic and incremental cyclic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loads.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uniaxial tension, compression, and shear specime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amage modes and the stress stat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s and acoustic emission(AE) data. The test results reveal the remarkable axial anisotropy and unilateral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The off-axis tens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is fiber-dominant and the evolution rate of damage and inelastic strain is accelerated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combined biaxial tension and shear loads. Due to the damage impediment effect of compression stress, compression specimens show hig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er damage evolution rates than tension specimens with the same off-axis angle. Under cyclic tension–compression loadings, both on-axis and off-axis specimens exhibit progressive damage deactivation behaviors in the compression range, but with different deactiv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光电性能的In2O3: W(IWO)薄膜,与购置的In2O3: Sn(ITO)薄膜一起,在伽马射线地面加速模拟试验设备中进行辐照试验。对辐照前后两种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光电性能和元素价态进行对比分析,并用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辐照前后的缺陷情况。结果表明,伽马射线辐照可引起ITO及IWO薄膜样品中氧空位缺陷的少量增加,且缺陷主要产生于薄膜表层及薄膜与基底界面结合处。高能伽马光子作用于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主要通过破坏其内部结合能较低的化学键,并实现薄膜系统中元素之间的选择性重组。ITO与IWO具有良好的抗伽马辐照性能,IWO相比ITO更适合于抗伽马辐照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996.
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过程和性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板烧蚀型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μ PPT),开展了放电过程研究和性能表征。根据放电过程的电学测量和等离子体区域的发光行为分析,研究了μ PPT的基本放电特点和放电形态演变。从空间分布看,μ PPT放电空间可分为3个区域(阴极区、弧柱区和阳极区),随着放电间隙的减少,阳极区逐渐消失。从时间分布看,μ PPT放电是由多个幅度不同的脉冲放电构成,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分布决定放电脉冲的数量,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单脉冲放电。根据μ PPT等离子体区的电流片模型,估算了μ PPT元冲量和推力等基本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和烧蚀量对μ PPT性能参数有重要的影响,相同脉冲放电能量时,放电间隙越大,元冲量越大,烧蚀量也越大,导致比冲越小。放电时空形态是影响μ PPT的元冲量和比冲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放电回路和放电间隙的阻抗优化研究是提高μ PPT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某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动态性能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某型飞机上应用的一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分别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参数集中方法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比较的结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很接近,但是参数集中法计算程序更为简结,适合用于系统模拟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8.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法对三维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压缩试验。该方法可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适用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试验。同时,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压缩刚度、压缩强度和泊松比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压缩破坏具有脆性特征。编织角的增大导致了材料纵向压缩性能下降。减小四向编织纱线的细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此外,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性能低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深入了解SiC/SiBCN-Si3N4材料微观形貌与高温力学行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定量表征方法,本文使用多种表征手段对SiC/SiBCN-Si3N4材料进行定量观测,首先进行材料孔隙率及密度的测试,随后进行材料高温原位力学性能测试并对材料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构建了一种可解释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材料高温非线性本构关系预测。样件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应力预测误差为0.27%~0.59%、平均应变预测误差为1.96%~3.41%;同时通过量化分析明确了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温度、偏轴角度、孔隙率及密度。本文实现了不同环境温度、偏轴角度与外载荷作用下SiC/SiBCN-Si3N4宏观力学性能的预测,可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T8态2195铝锂合金在氩弧焊焊时接头裂纹敏感性高、接头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开展2195铝锂合金焊丝研制工作,对接头的显微组织、抗裂性能及综合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195铝锂合金熔焊接头主要由α-Al、Al2Cu、Al3(Ti,Zr)相组成,具备优异的抗裂性及力学性能,其裂纹敏感性K1<1%,K2=0%,接头常温抗拉强度约为390 MPa,延伸率为6.3%。BJ-4505焊丝的研制为2195铝锂合金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