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333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1.
一次调节通道流阻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卫华  程惠尔  蔡岸 《推进技术》2003,24(2):115-117
为了研究冷却剂在层板发汗冷却推力室一次调节通道中的流动特性,引入了粗糙粘度μR的概念及其计算式,用有效粘度μ1,eff代替分子粘度μ,导出了冷却剂在一次调节通道中层流流动的N—S方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利用μ1,eff=μR μ代数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动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冷却剂在Dh≈0.16mm--18mm的一次调节通道中层流流动时,可不计微小尺度的效应,但应考虑壁面粗糙度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2.
运用耦合点隐式方法的MacComak两步差分格式结合κ-ε湍流模型求解肼类燃料发动机推力室中的粘性化学反应流动。化学反应采用17种组分,12个主要反应的有限速率的化学反应模型,得到了流动参数在推力室中的分布情况。其结果同理论分析的相一致,最后用实验验证了用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发动机的设计、性能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13.
分级/预混合预蒸发贫油燃烧低污染方案NOX排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级/贫油预混合预蒸发低污染燃烧方案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主要目的是考察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级降低污染排放的能力。预燃级是常规双涡流器空气雾化喷嘴,主燃级是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燃油,配装蒸发管,头部涡流器组织燃烧。燃油为RP-3航空煤油。采用单头部燃烧室,工况模拟了燃烧室进口温度(800K)、进口速度和总油气比,压力为常压。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式贫油预混合预蒸发燃烧的主燃级有降低氮氧化物的潜力,相对于常规燃烧组织方式,能够降低NOX排放量为60%,同时发现,燃油分级比例对NOX降低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14.
 以高推重比发动机燃烧室单位压力单位面积冷却气量为基准,研究了孔数比为1∶1 的冲击/ 发散冷却方式在不同冲击壁和发散孔壁压降分配情况下的发散斜孔内的局部换热系数和平均换热系数。研究发现,压降分配比例的变化对孔进口区( x/ d < 4) 的换热增强有较大的影响。通过CFD 计算孔内的流动,分析了孔进口区换热系数增强的原因。并给出了周向平均换热增强系数的拟合公式,为进一步的换热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5.
入口非均匀流对亚燃燃烧室性能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口非均匀流对亚燃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基于进气道出口试验测量数据,构造三种典型非均匀流型,对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计算,研究非均匀流对马赫数分布、温度场、燃油分布及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均匀流供油律,非均匀流影响燃烧室性能的机理是受流速主导作用,低速区域当量比偏高,高速区域当量比偏低。导致扩压段边区燃烧,烧蚀外环阻塞结构,而内圈高速区域燃烧组织效果欠佳。匹配供油律后,非均匀流燃烧性能有所改善,但难以达到均匀流水平。所以,提出了改进入口流均匀性及减弱非均匀流对燃烧不良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16.
弯曲段壁面冲击发散冷却效率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回流燃烧室弯曲段采用冲击发散冷却结构形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计算模型,采用试验方式分别对其冷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吹风比对冷却效率影响显著,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冷却效率升高。沿整个弯曲段冷却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很小。(2)弯曲段冲击发散冷却结构发散孔倾角对冷却效率影响很大,冷却效率随着发散孔倾角的减小而增大。(3)发散孔纵向间距小的发散孔板冷却效率高于纵向间距大的发散孔板的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417.
为了详细描述等离子体在放电腔内的产生、演化过程,建立了放电腔内部等离子体流动的二维轴对称全粒子数值模型。在考虑壁面二次电子发射影响的前提下,模拟得到了稳态后放电腔内电磁场、电子与离子数密度,电流密度等一系列参数分布,且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模型得到了实验中难以观测到的放电腔内等离子体的产生、演化过程以及稳态下的分布规律,合理解释了放电腔工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18.
建立了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下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二维轴对称两相湍流化学反应流的完全Navier-Stokes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气氢液氧同轴式单喷嘴燃烧室热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全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燃气组分等值线、流场等温线、流场等压线和流场等马赫线。计算是在任意斜交曲线坐标系下进行的,采用等参数正变换(代数变换)把物理平面上不规则计算域变换成了计算平面上的矩形域,控制方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变换。计算结果表明,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和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19.
本文章介绍了KM6水平舱方舱门改造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及改造后的真空检漏和调试结果,给出了舱门预紧力计算方法。通过KM6水平舱联合调试和飞船轨道舱泄复压试验,认为改造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20.
KM6水平舱改造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宇航员出舱活动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空间实验室工程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满足完成“SZ-7人-船-服”出舱活动联合试验任务的需要,必须需要对原有KM6水平舱进行适应性的功能改造。为了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尽可能的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测控系统在总体结构上采用SIEMENS PCS7冗余集散控制系统的方式,对所有关键测控环节(包括控制计算机、CPU、电源、网络、I/O模块等)都进行了冗余备份,以确保宇航员出舱活动试验流程的顺利进行,并对重要操作中关键参数互联、互锁,杜绝误操作,确保有完善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报警功能,。改造后通过多次调试和多种试验模式演练,各分系统和总控系统测控功能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为人-舱-服联合试验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