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航空   778篇
航天技术   768篇
综合类   141篇
航天   10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星间网络由于拓扑结构高动态变化、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节点处理能力有限等特点,使其有别于普通的地面互联网。文章通过分析星间网络特性,对其中安全路由选择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信誉度评价与负载感知机制的星间网络安全路由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混合路由配置策略,根据网络实时情况对路由进行动态调整,加入节点信誉度评价策略,减小恶意节点对网络的影响,并且增加节点负载感知机制,根据当前节点负载情况调整路由。最后,文章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性能,验证了算法在数据包传输成功率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92.
国外空间推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推进技术通常可分为常规化学推进、电推进、微推进和新型推进4大类。常规化学推进是目前航天器的主要推进方式,性能继续提升。电推进已成功证明其优势和可靠性,在各种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上大量应用,且朝更宽泛功率的方向发展。蓬勃发展的微小卫星对微小推力、小质量、低功耗的微推进提出了迫切需求。无毒化学推进、太阳帆推进、核推进等新型推进技术正在加紧研制或进行空间飞行试验。首先综述国外卫星和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各类空间推进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然后分析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对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93.
 天地间通讯存在大时延是影响空间遥操作性能的主要问题。传统虚拟夹具应用于空间遥操作中,已获得一定的操作性能提升,但不具备动态的预测能力,对于克服时延带来的操作错觉等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限制。本文提出一种速度型虚拟夹具作用于操作末端,利用操作末端的速度信息,实时改变虚拟夹具的形状,对操作末端在3 s时延后的运动进行动态预测。利用方向包围盒(OBB)方法进行图形碰撞检测,能在3 s内检测到即将到来的碰撞,按照一定规则产生相应的阻力反馈给操作者,以克服时延引起的误操作,提高遥操作性能。经过多组目标平台的近距离停靠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4.
通过介绍NASA针对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航天器上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方面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需开展认证的有效栽荷及其分类、典型有效载荷的安全性技术要求、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提出我国空间站工程在有效载荷安全性认证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和建议,为后续空间站载荷开展上站认证、确保载荷在轨安全及空间站平台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5.
介绍临近空间飞艇国外发展现状,分析变体飞艇系统重量轻、飞行升限高、环境适应性和持续驻空能力强的独特优势,论述临近空间飞艇的高效变体模式,阐述临近空间变体飞艇的关键技术,如飞艇变体控制技术、飞艇飞行控制技术,为临近空间飞艇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6.
The perpendicula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by combining a recently developed Unified Nonlinear Transport (UNLT) theory with the Newton–Lorentz equation. The total perpendicular mean free path can be described as a combination of a guiding center contribution and a microscopic contribu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total mean free path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energy range of the turbulence power spectrum and on particle energy. Further, a slab/2D composit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mean free path for a quasi-3D turbulence model. For pure 2D turbulence the UNLT reduces to the NLGC-theory. For pure slab turbulence the guiding center contribution is subdiffusive in accordance with simulations and the theorem on reduced dimensionality. Conversely, the microscopic contribution is non-zero, which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normal diffusion.  相似文献   
897.
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ial combination of two light intensities (200 and 800 μmol m−2 s−1) and two CO2 concentrations (360 and 800 ppm) were studied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L.) grown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 After 6 weeks within a growth chamber, spinach plants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d for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ffects of light and CO2 for all of the variables studied, except for the nitrate and oxalic acid content of the leaves. High light and high CO2 independently one from the other, promoted spinach productivity,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ascorbic acid, while their interactive effect limited the accumulation of nitrate and oxalic acid in the spinach leav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n maximizing production and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food when cultivating and modeling the plant response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ystems such as for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相似文献   
898.
在深空探测背景下,采用传统遥感方式进行探测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美国为例介绍了智能遥感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深空探测任务对于传统遥感器的新需求,提出在深空探测信息智能化获取模式、深空探测遥感器参数智能化调整和在轨数据智能化处理3个方面开展深空目标智能遥感研究,以解决传统遥感器在深空探测中面临的局限。重点阐述了实现深空探测智能遥感的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中国深空探测智能遥感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99.
基于实验室定标和均匀景统计的相对辐射定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室定标和均匀景统计的定标方法,并应用于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相对辐射校正。首先分析宽视场成像仪(Wide Field Imager,WFI)实验室基础定标系数;然后结合均匀景的定标方法,生成一组新的相对辐射定标系数;最后评价WFI图像相对辐射校正的效果。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定标方法有效,可以较好地解决宽幅遥感图像辐射校正问题,同时为遥感卫星相对辐射校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0.
多光谱相机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测绘应用对多光谱相机设计的技术要求,从影响相机内方位元素和在轨成像品质因素出发,结合三反离轴相机的特点,重点分析多光谱相机高稳定性设计(力学和热)。多光谱相机主体反射镜通过选取零膨胀的微晶玻璃和殷钢材料,降低了反射镜的热敏感性,反射镜组件通过采用四点球铰无应力支撑技术实现了反射镜的静定支撑、消除掉了反射镜装配应力,保证了反射镜面型的稳定性。相机主体结构与卫星的连接采用柔性卸载结构设计,卸载了卫星结构由于热变形而导致的相机结构变化,保证了相机主体结构的在轨性能稳定性。通过对整个相机进行有限元分析和环境试验,有效地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多光谱相机主体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