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273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7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31.
航天磁悬浮发射脉冲磁流体供能系统方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文将  刘宇  于有志 《宇航学报》2005,26(6):828-832
针对航天发射低成本、安全可靠运输方式的需要,阐述分析了航天运载器磁悬浮发射概念及其能量供给需求。在重点研究了固体火箭燃料脉冲磁流体发电机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水平后,基于俄罗斯四台“Sakhalin”脉冲磁流体发电机单元,提出和设计了用于助推发射100吨地面载荷(飞行器和磁悬浮橇体)实现4g加速度的能量供给方案,同时分析磁悬浮发射过程中三相直线电机加速和控制的特点,提出可行的逆变器功率转换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432.
2000年7月空间大事件对地磁场产生了巨大影响,7月15日至18日发生大磁暴(K=9).磁暴为急始型,在我国地区初相期变幅有200—300nT,主相最大幅度有500—600nT,为多年来所罕见.在行星际磁场Bz由北向转向南向时,磁暴主相开始;南向分量达到最大值后大约2h,地磁H分量达到最小值,恢复相开始.并且,这次磁暴与太阳风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3.
小型氢原子频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小型主动式氢频标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 ,并给出了目前达到的技术指标 ,且与国外的同类产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34.
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ACE卫星的太阳风及行星际磁场观测数据和相应时期的Dst指数,分析了行星际电场的Dst指数的相关关系,讨论了行星际电场作为研究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良好参数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行星际电场与Dst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在强和中等地磁活动基间,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曲线;相对于V、V^2Bz、VB^2和ε,行星际电场的突变特征曲线更易识别;弱的扰动磁层背景状况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及电场晨昏分量的较大波动影响着磁暴的发展,使磁暴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从而增加磁暴的强度;对主相有多个发展阶段磁暴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35.
电站铁磁构件早期损伤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检验,探讨了磁记忆检测地电站气轮机时片和高压缸体由应力集中引起的损伤区域进行预诊断的可靠性,并指出,该检测方法在电站实际工程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6.
将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技术与鲁棒设计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具有不完全概率信息的螺旋管簧的可靠性鲁棒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鲁棒设计的计算方法。把可靠性灵敏度溶入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之中,将可靠性鲁棒设计归结为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437.
磁壳参数L与磁暴Dst指数和行星际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磁坐标L-/A来描述地球近地空间粒子特性和卫星位置是近年来空间物理探测研究和数据分析中的一个新趋势.利用T96磁场模型计算了L值,并比较了在地球磁层剧烈活动期间和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用偶极子模型,国际参照磁场(IGRF)模型,和T96磁场模型这三种方式计算得到的地球表面L-A磁坐标之间的区别.在地磁纬度大于30°时偶极子近似和IGRF磁场模型计算得到的L值差别开始增大.在地磁纬度大于50°时,用IGRF磁场模型和T96磁场模型计算得到的L值差别开始增大.由于T96磁场模型引入了行星际磁场南北和东西分量,计算的L值包含了行星际条件的影响,并具有了随地方时变化的特性.本工作对于辐射带粒子动态模式的建立,以及正确理解卫星磁坐标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8.
有限β等离子体中密度和磁场不均匀驱动的动理学Alfven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有限β等离子体中的密度、磁场不均匀引起的漂移波不稳定性的基础上,剖析了漂移波不稳定性对动理学Alfven波激发的作用.动理学理论能正确地处理有限拉莫半径效应和波粒共振相互作用,本文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特性,采用Vlasov方程描述离子运动,运用漂移动理学方程对电子运动进行描述.密度不均匀和磁场不均匀对产生漂移不稳定性的对比分析表明:在有限β等离子体中,密度不均匀比磁场不均匀更易激发漂移不稳定性,且密度不均匀激发漂移不稳定性中的能量转换和转移更为强烈.这种能量的转换为动理学Alfven波的激发提供了物理基础.所得数值解表明:动理学Alfven波在磁层中能广泛地被激发产生,特别是在磁层空间的极尖区、磁层顶和等离子体片边界层等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区域中更容易被激发产生.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动理学Alfven波对磁层空间中能量传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9.
We have performed the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topology of active region NOAA 10486 before two large flares occurring on October 26 and 28, 2003. The 3D extrapolation of the pho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shows the existence of magnetic null points when using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 use TRACE 1600 Å and 195 Å brightenings as tracers of the energy release due to magnetic reconnections. We conclude on the thre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small events observed before the flares are related to low lying null points. They are long lasting and associated with low energy release. They are not triggering the large flares.

2. On October 26, a high altitude null point is found. We look for bright patches that could correspond to the signatures of coronal reconnection at the null point in TRACE 1600 Å images. However, such bright patches are not observed before the main flare, they are only observed after it.

3. On October 28, four ribbons are observed in TRACE images before the X17 flare. We interpret them as due to a magnetic breakout reconnection in a quadrupolar configuration. There is no magnetic null point related to these four ribbons, and this reconnection rather occurs at quasi-separatrix layers (QSLs).

We conclude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null point in the corona is neither a sufficient nor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give rise to large flares.  相似文献   

440.
介绍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大尺寸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磁栅测尺及光准直定位装置,其测量精度优于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