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273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7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41.
航天器的连接与分离技术是航天运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连接分离装置作为该技术领域的关键装置,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航天器连接与分离的要求,提出一种涡卷弹簧非火工分离螺母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结构设计。涡卷弹簧是装置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涡卷弹簧分离螺母装置的承载和工作特性。对涡卷弹簧的张力和扭矩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分析研究涡卷弹簧分离螺母装置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342.
近零磁工作环境是实现无自旋交换弛豫(SERF)原子自旋惯性测量装置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中由于装置内部气室加热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磁屏蔽性能变化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基于热-磁耦合理论建立了惯性测量装置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加热条件下磁屏蔽筒内磁场均匀性及其剩余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室加热至200℃时,附近温...  相似文献   
343.
本文讨论了钕铁硼永磁磁力吊的工作原理 ,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开发了 5 0 0Kg钕铁硼永磁磁力吊。其体积小 ,性能稳定 ,安全系数高 ,克服了铝镍钴磁力吊最大起吊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大幅下降的缺点。可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冶金等行业。  相似文献   
344.
侯晓磊  周康博  刘勇  潘泉 《宇航学报》2020,41(3):343-352
针对传统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磁力矩器输出力矩小、姿态控制响应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与磁力矩器联合姿态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缩短了控制周期,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首先建立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优化点火模型,然后给出其补偿控制时间设置方法,并推导出大角速度阻尼控制律和辅助速度阻尼控制律,同时设计了基于混合系统模型的姿态捕获联合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速度阻尼联合控制律和姿态捕获联合控制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纯磁控方法,联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精度,大幅度缩短控制周期。  相似文献   
345.
高精度非接触磁浮机构设计及其输出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双超"卫星地面试验系统与地面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针对"双超"卫星平台的核心部件非接触磁浮机构,提出了一种非接触磁浮机构磁钢匀强磁场、激励线圈拓扑结构及高精度程控精密功率放大器的多参数综合优化设计与测试方法。首先,通过选择适宜的磁钢材料和设计磁钢结构尺寸参数实现非接触磁浮机构磁钢磁场的均匀性;其次,通过激励线圈参数优化可降低输出力的波动;再次,通过驱动电路的优化设计可提升程控精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精度;最后,通过非接触磁浮机构的输出特性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将"双超"平台的需求分解成磁浮机构各部分的设计指标,简化明确了设计思路,方案通过验证为下一步"双超"平台原理样机的设计及未来"双超"平台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6.
介绍了近15年国内外在磁性薄膜材料电磁参数测试方法的概况及技术特点,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带状线法、微带线法、波导法及共面波导法、终端阻抗及短路法和谐振腔法。  相似文献   
347.
The Institute of Space and Astronautical Science (ISAS) of Japan plans to contribute the Mercury Magnetospheric Orbiter (MMO) to the BepiColombo program, the ESA Cornerstone mission to the planet Mercury. 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e MMO is to study the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osphere of Mercury. The ISAS Mercury exploration working group has performed the definition study of the MMO mission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ESA/ESTEC BepiColombo project team.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and describes the model payload and its operation plan.  相似文献   
348.
基于电离层暴时f_0F_2经验模型Kalman滤波短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间累积地磁指数印ap(T),建立了强地磁扰动条件下电离层f0F2与月中值相对偏差经验模型.该经验模型只在春秋季节和夏季特强地磁扰动条件ap(T)>100,即时间累积地磁指数大于100时达到理想精度.尝试利用气象预报中常用的Kalman滤波方法对模型的系数进行实时修正,以提高预报精度,并对长春站1986-1995年近一个太阳周f0F2数据进行提前一小时预报试验.冬季预报均方根误差为0.76MHz,春秋季节为0.68MHz,夏季为0.61MHz.在特强地磁扰动条件下,预测误差在0.87~1.43MHz之间.该预报方法同时与包含暴时修正模型STORM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01进行了比较,展示了Kalman滤波方法实时修正模型系数的能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9.
We have used Omniweb data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heath and the ejecta boundaries of 67 shock-driving interplanetar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during the time period 2003–2006. We examine and compare their statistical properties (spee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proton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proton plasma beta), with those of the typical solar wind. We also calculate their passage time and radial width. We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jecta and sheath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350.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firs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n the near-Moon plasma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spectrogram data obtained with the Solar Wind Ion Detector (SWID) onboard Chang’E-2 from four lunar orbits on 10–11 Oct 2010. These orbits, at a constant altitude of ∼100 km, approach gradually the Lunar Magnetic Anomaly (LMA) at the Serenitatis antipode. The data reveal tentatively a region with decrement in proton density and enhancement in temperature. The near coincidence of this region with the Serenitatis antipode probably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a minimagnetosphere associated with the LMA, which effectively shields and heats the incident Solar Wind (SW) prot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