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航空   996篇
航天技术   179篇
综合类   163篇
航天   2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空环境中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机理研究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国内外航天器110km以上高度的常规抛罩,设定卫星在67km低空环境下抛罩,针对此情况下主动段气流对星外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多层隔热组件的破坏是剪切力和材料鼓胀力的综合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风洞冲刷试验,确定了星外多层隔热组件的防护方案,并且已经经过在轨飞行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2.
真空紫外辐射对碳/环氧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真空紫外线(VUV)的模拟和射流式真空紫外辐射模拟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特点,并利用该设备及其它分析手段对环氧树脂浇铸体(EP648)和碳/环氧复合材料(C/E648)在VUV辐照作用下的出气、质量损失率(SAML)、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表面状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UV辐照导致材料产生明显的出气效应,质量损失率呈现先递增后趋于平缓的趋势;17 280 esh辐照剂量下,EP648的质量损失是C/E648的3.4倍,C/E648的ILSS与辐照前相比下降了13.3﹪;环氧树脂破损较重,而碳纤维表面状态基本完好,并对内部的环氧树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万爽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5):357-363
采用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中层大气Fe和Na层的化学特征时间,同时计算了它们被流星烟粒吸附和被垂直输运的特征时间.结果表明,(1)在Fe层数密度峰值高度附近,其EA化学特征时间为数日,远大于传统定义的数分钟;(2)比较Fe的输运特征时间(w=1 m/s)和化学特征时间,得出在84 km以下化学过程占优势,而在84km以上,垂直输运过程占主导地位,与Na层结果相同;(3)通过将各自化学特征时间与垂直输运和流星烟粒吸附的特征时间比较,以及考察流星金属注入率对Fe和Na原子分布的影响,发现最有可能使Fe和Na层下边沿截止高度重合的原因是流星烟粒的吸附效应.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Na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 LT达到最大值(2.9×109 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相似文献   
995.
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可能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台风期间,特别是台风登陆前后,强烈的海气、陆气相互作用会增强低层大气中的湍流活动,并可能导致大气湍流层顶的抬升.这种抬升会改变高层大气结构,从而影响高层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最终造成对电离层的影响.在台风活动抬升了湍流层顶的前提下,利用一个一维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日本中纬地区(45°N,142°E)电离层F2区的响应.模拟结果很好地定性解释了如下观测事实,台风期间,电离层f0F2会下降,对给定频率电波的反射面会抬升;同时还表明以上过程会导致hmF2上升,这表明台风期间湍流层顶的抬升可能是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本征值和本征矢量的分析方法,对钠层的光化学反应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钠原子的化学寿命与传统理论有所不同.从而证明了在中层顶区,钠层的中上部的扰动主要受大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钠层底部主要由光化学控制.这为利用钠层作为示踪剂研究中层顶大气动力学的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给出了1983-1985年磁暴期间,我国乌鲁木齐等七个站及日本国分寺等五个站出现微粒E层的情况;得到了微粒E层的日变化、月变化和纬度变化;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TEC和电离层的变化,对微粒E层出现率作了分析。初步证实:微粒E层的形成和维持与赤道环电流指数(Dst)负变幅大小密切相关,此外还同宇宙线的FD(Forbushdecreases)事件的出现有关。作者认为,沉降粒子可能是低纬地区微粒E层事件的主要粒子来源。  相似文献   
998.
用双流理论模型研究真空中电子束的发射实验。向真空中发射电子束过程中,发射体本身被充正电,束缚束电子向外传播,大量的束电子在发射体表面附近形成电子鞘层;只有极少量的束电子可以逃离发射体而向外传播出去。在电子鞘层内,发射出的束电子和返回发射体表面的束电子形成速度和密度在空间为分布不均匀的双流。本文用双流理论模型解析计算出了电子鞘层的空间尺度、电子鞘层内的电场分布以及电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999.
凹腔作为超声速燃烧室的典型构型,对燃烧状态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准确诊断,有利于定量分析和研究超声速燃烧的机理.相对此前采用激光纹影等通程积分密度场显示方法,研究设计了一套锐聚焦深度<1mm的激光聚焦纹影,用于显示凹腔截面的燃烧流场波系结构,同时,利用羟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OH-PLIF)和聚焦纹影同步诊断同一截面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区域小波变换的序列显微图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序列显微图像的融合显示是解决显微成像焦深有限的有效方法.针对空域融合算法在处理离焦步长较大和透明显微图像时存在的块效应和重影现象,基于图像像素间高度的相关性和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小波变换的序列显微图像融合算法:在小波变换域内进行序列显微图像融合时,不同频段选择不同的融合算子;在确定融合的小波系数时,不仅考虑到相应位置的小波系数,还考虑了与它相邻的小波系数,使得融合后图像克服了空域算法存在的块效应和重影现象.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小波滤波器对图像融合质量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