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8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69篇 |
航天技术 | 121篇 |
综合类 | 177篇 |
航天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22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分析了伺服机构对发动机摇摆系统的技术要求,在总结以往摇摆系统研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系统实现方法。对部分关键技术和子系统进行了较深入论述,给出了系统构成方案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22.
基于单元塞式喷管的实验数据,研究了底部二次流对塞式喷管性能和底部特性的影响,测得了不同环境反压下塞锥表面的压强分布.实验表明,底部在不同压比下具有不同的气动状态.二次流的注入使底部开闭过渡点的压比值升高,底部开始提供推力的压比值下降,有利于避免底部开闭过渡时推力出现较大幅度降低.二次流流量达到主流的2.0%后,再加大底部二次流流量不再影响底部压强,过多地注入反而会降低塞式喷管的总体效率,1.5%~2.0%主流流量的二次流注入是比较好的选择.在低压比范围,塞锥表面有压强峰出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压强峰后移并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923.
924.
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电控旋翼桨距控制方法,并基于此开发了双闭环电控旋翼桨距控制系统,利用模型电控旋翼试验台进行了悬停状态下的桨距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双闭环电控旋翼桨距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可靠地实现襟翼操纵和桨距控制.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桨距控制律可以很好地实现电控旋翼的总距、周期变距以及总距耦合周期变距操纵;桨距响应幅值满足要求,相位滞后约在10°~15°之间;从襟翼偏转到桨叶变距响应的滞后约20°~30°.不同桨叶/襟翼自身的结构及气动特性差异,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桨距控制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25.
926.
共轴式双旋翼悬停流场的水洞PIV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共轴式双旋翼在悬停状态下的流场进行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旋翼流场的涡量和速度分布,桨尖涡的结构和脱落轨迹等直观整体的图像,研究了共轴式双旋翼悬停流场的气动干扰特性.为了比较,对单旋翼也进行测量.实验结果为直升机的气动计算和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7.
压气机通道端壁附面层区叶片载荷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叶片载荷分布对端壁附面层区流动的影响,设计出3套平面叶栅,叶片载荷分别趋前、居中和靠后。对于低速流动,采用实验和三维Navier-Stkoes方程方法对叶片表面、叶栅出口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叶片载荷靠后叶片(No.3)性能较叶片载荷趋前(No.1)和居中(No.2)叶片差;No.2叶片与No.1叶片比较,出口损失小,但落后角较大,扩压能力较小;在进口端壁附面层一定时,叶片前缘附近的端壁附面层区叶片力亏损变化与叶片力变化呈正相关;端壁面与叶片吸力面之间构成的角区内角涡,没有造成靠近后缘端壁附面层区吸力面静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28.
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