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1篇 |
免费 | 615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18篇 |
航天技术 | 295篇 |
综合类 | 119篇 |
航天 | 2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119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在防御体系中雷达对低空目标一般呈俯视状况,因此在电波折射修正中必须把地球视为椭球,而不能视为圆球体,否则会产生很大误差.本文通过雷达测量参数和大地坐标与空间坐标的转换,给出了计算雷达电波射线上任意一点对应地球半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2.
随着整体叶盘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广泛应用,其抗高周疲劳能力设计愈发重要。为了提高整体叶盘结构的减振能力,以风扇整体叶盘模型试验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种安装在缘板下方的阻尼环,阻尼环与槽道之间通过摩擦碰撞的方式来消耗振动能量,从而降低结构振动响应。通过谐波平衡法开展了阻尼减振效果分析,获得了在不安装阻尼环、安装长方形截面阻尼环和安装圆形截面阻尼环3种工况下的相对响应幅值。通过采用自由振动衰减法在不同叶片上进行敲击,测试获得3种工况下风扇叶盘前4阶模态对应的阻尼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激励下,不安装阻尼环、安装长方形阻尼环和安装圆形阻尼环的相对响应幅值分别为0.126%、0.98%和0.168%,圆形阻尼环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在配合关系合理的情况下,阻尼环与配合槽道摩擦接触消耗能量,降低了风扇整体叶盘的响应,增大了叶盘的低阶阻尼比。研究结果对工程上整体叶盘结构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3.
无导叶对转涡轮是高性能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试验方法对1+ 3/2级对转涡轮进行了气动性能研究。本试验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单独高压涡轮(HPT)试验,第2阶段为加大HPT和低压涡轮(LPT)间轴向间距联合试验,第3阶段为HPT和LPT间正常轴向间距联合试验。在正常轴向间距HPT和LPT试验中,LPT状态的确定通过利用单独HPT试验获得的效率与压比特性反推获得。试验表明,HPT喉道面积减小,而LPT喉道面积增大,这导致在总膨胀比一定情况下,HPT膨胀比增大,LPT膨胀比下降,同时LPT的存在对HPT特性影响不大。在总膨胀比分配中,HPT膨胀比变化很小,而LPT膨胀比变化范围较宽。涡轮级总效率由HPT决定,LPT轮一般相对较低,加大HPT和LPT间轴向间距对LPT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64.
在一种双楔顶压、侧板中置的常规后掠侧压式进气道基础上通过减小顶板第二压缩角,引入圆弧压缩面设计了一种具有较高流量系数的进气道.利用Fluent商业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该进气道与常规进气道在Ma=6和Ma=4下的流动特征及性能.研究发现,新的改进措施能在几乎不降低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流量系数:在Ma=6来流条件下,改进后的进气道流量系数为0.87,比常规进气道提高14.5%;在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为0.69,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565.
为分析发动机溢流阻力的产生原因并为进气道-发动机匹配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典型的发动机短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短舱上的进气道阻力,并详细介绍了相应溢流阻力的数值计算方法。在对发动机短舱外流模拟时,通过引入两个和发动机参数相关的数值边界条件,即一个是定流量的发动机进气道入流边界,另一个是定总温总压的发动机喷流边界,避免了对发动机复杂内流的模拟。利用NACA-1-81-100发动机进气道作为标准算例,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模拟发动机短舱在不同工作流量下的流动,认为发动机短舱的溢流阻力产生归因为溢流造成的发动机外表面的阻力变化,以及捕获流管变细导致的附加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566.
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路面状况无法通过转向盘传递给驾驶员,路感需要模拟产生。为此对驾驶员理想转向盘力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汽车动力学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回正力矩进行估计,计算转向阻力矩,研究转向路感与车速、变传动比及侧向加速度的一般规律,提出基于滤波估计路感规划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路感模拟方法可以使得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面信息,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567.
针对涵道比为8的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反推力装置,计算分析了反推力装置运动部件在不同运动控制规律下的开启过程对外涵流场、风扇背压、阻流门受力等影响。结果表明:在反推力装置开启过程总时间一定时,随着阻流门开始旋转的时间点向后推移,风扇背压的脉动强度增大,而阻流门受到的气动载荷会减小,存在折中的阻流门开始旋转时间点,即移动外罩开启1/3后阻流门开始旋转;开启反推力装置总时间变化对风扇背压脉动强度和阻流门受力的影响较小;紧急停飞状态下开启反推力装置,风扇背压脉动强度最大值达到20%,超过允许值,而阻流门所受到的最大气动载荷达到4500N,相当于正常开启反推力状态下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568.
569.
飞机机动襟翼的控制规律~般是通过大量的风洞实验确定的。本文尝试用线性理论和辨识技术给出~个简单的理论设计方法,把襟翼偏角设计成迎角和马赫数的函数,所用数据是所有襟翼偏角对应的升、阻值,无需找出最小阻力包线,从而减少了计算或实验次数。文中用该方法对某型机的机动襟翼控制规律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规律的襟翼偏角与实验有利值基本吻合。同时,仿真计算表明飞机的操、稳特性符合军用规范。因此这~方法对飞机设计中确定襟翼控制规律有~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70.
Geoffrey Andima Emirant B. Amabayo Edward Jurua Pierre J. Cillier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8,61(1):264-273
Complex electrodynamic processes over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often result in post sunset plasma density irregularities which degrad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density irregularities, their occurrence time, duration and location need to be quantified. Data from the Communication/Navigation Outage Forecasting System (C/NOFS) satellite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low latitude ion density irregularities from 2011 to 2013. This was supported by ground based data from the SCIntillation Network Decision Aid (SCINDA) receivers at Makerere (Geographic coordinate 32.6°E, 0.3°N, and dip latitude ?9.3°N) and Nairobi (Geographic coordinate 36.8°E, ?1.3°N, and dip latitude ?10.8°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rregularities in ion density have a daily pattern with peaks from 20:00 to 24:00 Local Time (LT). Scintillation activity at L band and VHF over East Africa peaked in 2011 and 2012 from 20:00 to 24:00 LT, though in many cases scintillation at VHF persisted longer than that at L band. A longitudinal pattern in ion density irregularity occurrence was observed with peaks over 135–180°E and 270–300°E. The likelihood of ion density irregularity occurren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Analysis of C/NOFS zonal ion drift velocities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nighttime and daytime drifts were in 270–300°E and 300–330°E longitude regions respectively. Zonal irregularity drift velocities over East Africa were for the first time estimated from L-band scintillation ind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locity of plasma density irregularities in 2011 and 2012 varied daily, and hourly in the range of 50–150 m s?1. The zonal drift velocity estimates from the L-band scintillation indices had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zonal drift velocities derived from VHF receivers by the spaced receiver techniq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