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46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介绍了两种微型铅酸蓄电池的开发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电池的容量、密封反应效率、高率放电性能、过放电特性、过充电特性、贮存性能及循环寿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日本标准JIS8702-1988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以可再生新能源(如风电、光伏)及化学电池为载体的电源系统已为航天器及电动机等用电客户提供了一种有效供电方式。针对风电的不确定性以及电池储能系统功率双向流动特性,尤其是风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对输电网规划的影响,采用多场景概率法以风电场的风速数据作为划分依据,以风机的切入风速、切出风速以及额定风速的组合区间作为划分区间,利用Monte Carlo方法来计算场景概率,以输电网规划建设成本与过负荷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设计了一种含风电-电池储能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Garver-6节点系统为仿真算例,验证所设计规划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接入储能系统后,其输电网规划适应度很小(约为900),可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针对月球卫星工作模式多,功率需求变化大,自主控制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防止蓄电池出现欠充电、过充电,确保卫星供电安全,文章提出了以电子电量计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的氢镍蓄电池在轨自主管理技术,包括充电控制模式、多模式多速率充电管理、全光照期充电管理和月食充电管理等内容,并给出了电池在轨测试情况。在整个任务飞行过程中电池以优异的性能在轨运行,实践证明月球卫星氢镍蓄电池在轨管理技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4.
以A319飞机曾出现的襟缝翼系统疑难故障为案例,以故障现象为切入点,结合系统原理和相关线路图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了故障根源。希望此排故思路能为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为优化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EarthOrbit,GEO)卫星平台设备布局空间,提出东西板外挂安装锂离子蓄电池的构型布局方案,从力、热、流程等方面分析东西板外挂安装锂电池构型布局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并以135A·h锂离子蓄电池为对象进行设计分析预算。结果表明,与服务舱南/北板内挂安装相比,锂电池采取东西板外挂安装更具优势,不仅腾出平台舱内大量设备布局空间,而且能优化研制流程;此构型的力、热设计条件均有改善,尤其是热控加热功率与散热面积均减少70%,设计资源节省显著,是提升卫星平台总体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6.
为有效模拟空间站对日定向装置驱动性能受柔性太阳翼的扰动,验证对日定向装置驱动控制性能,采用半物理试验技术对对日定向装置进行地面试验考核。设计超高刚度及运动误差无附加力自适应的半物理试验台,对支撑连接机构和加载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与刚度测试;建立大尺度柔性太阳翼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Wilson θ法进行动力学模型的实时数值求解;运用跟踪微分法对对日定向装置低速运行下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估计;最后通过对半物理试验台的响应精度、加载有效性进行仿真和试验考核,结果表明试验台加载力矩幅值为 0~ 85 Nm、频率为0.01~3 Hz时,绝对精度优于0.85 Nm,相对精度优于1%,从而验证了半物理试验台对太阳翼扰动载荷模拟的真实有效性,可实现对日定向装置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47.
蓄电池发热量是航天器蓄电池热控设计的重要参数,其测试准确度直接影响热控设计状态和在轨工作温度。文章采用真空绝热量热法对蓄电池发热量测试系统进行了漏热分析,并给出了修正方法;以模拟蓄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蓄电池发热量测试误差,并提出了改善系统测量准确度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当放电时间大于1 h,航天器蓄电池发热功率在2~25 W范围内时,测试误差不超过6%,且发热功率越大误差越小;当发热功率大于10 W时,测试误差不超过3%,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对于发热功率较小(绝对值小于0.5 W)的小电流放电或充电,测试误差较大,但绝对值仍然较小,对实际工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8.
随着风力发电所占发电比例的上升,其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对电网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风电功率波动的自适应复合储能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超级电容荷电状态反馈来实施对低通/高通滤波器时间常数的控制,在完成对风电波动功率平抑的同时,合理分配平抑功率,避免超级电容过充过放。最后通过仿真,针对春夏秋冬不同时间窗口下的功率波动进行平抑,验证了所提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常用实验手段测得单节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无法真实反映航空运输包装件内大量锂离子电池因发生多米诺效应导致热量散失及传递过程间歇性变化。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米诺效应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等效分析方法,即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对3×3排布的典型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发生的多米诺效应及各节电池表面温度进行分析。利用FLUENT使用标准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曲线用于同等实验条件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仿真模拟,采用二分法逐次修正标准热释放速率、使仿真和实验的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相符。将获得等效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曲线再次应用于仿真,得到各电池的最高温度及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和实验数据相吻合,验证了修正后的等效热释放速率模型可靠性。该方法可适用于各型号及不同数量包装件内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获取,指导航空运输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控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0.
锂硫电池具有高比能量密度,在航空航天、无人机等电源系统应用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电池正极材料反应前后体积膨胀、导电性差和容量衰减迅速等,这些均限制了其应用推广。本文通过引入氮掺杂多孔碳纤维作为硫正极材料载体来改善其性能。一方面,碳纤维能提供大的反应比表面积和相互交织的导电网络,有效促进了活性材料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另一方面,氮原子掺杂和表面孔的存在,增强了对反应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吸附性,使得电极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含硫正极在167.5 mA·g~(-1)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 078.3 mAh·g~(-1),经过100周充放电循环后,容量可保持在525.4 mAh·g~(-1),平均每周容量衰减率为0.5%;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 675 mA·g~(-1)时,放电比容量仍可以达到502.3 mAh·g~(-1),表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