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航空   947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169篇
航天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本文研究高超声速流动绕三维低凸台的流动特性。凸台高度与边界层厚度之比介于0.5~0.8,凸台周边倾角介于14°~45°。在高超声速风洞中,来流马赫数为5,单位雷诺数为2.6~6.0×10~7/米。实验过程中测量了模型中心线及特殊部位之表面压强分布,根据纹影记录及表面流动显示确定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及分离区的变化。发现分离区在中心线上距凸台最远,而在凸台肩部距周边沿法线方向最近,确定了中心线上最大压强比的位置。  相似文献   
302.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干扰和流场结构,对一个二维进气道模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风洞流场中进行了实验(M_∞=5.0,Re_∞=7.5×10 ̄6m ̄(-1))。采用纹影方法,结合压力测量对进气道内流结构进行诊断,同时用Yee的TVD有限差分格式通过求解二维N─S方程对相应实验状态下的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对进气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小型低速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的实验数据 ,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04.
后掠压缩角激波边界层柱形干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由后掠压缩角模型引起的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的实验研究结果,着重提出了柱形干扰中的尺度特性。本实验中的马赫数为1.79,2.04和2.50,相应的雷诺数为2.42~2.47×10~7/米。模型后掠角的变化范围是0°到60°,流向压缩角的变化范围为0°到3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马赫数范围内,干扰流动的上游影响区呈现柱形或锥形,如果考虑横流效应,柱形干扰区的上游影响尺度能和二维压缩角的上游影响尺度相关联。其相关关系仅受后掠角和来流马赫数的影响,而与压缩角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305.
在激波边界层干扰中后掠柱形区的独立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掠压缩角引起的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中,柱形的上游影响区表现出准二维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柱形区中通常的边界层独立性原理不再适用。但是,如果考虑由后掠引起的横流效应修正,柱形区中的上游影响距离的尺度和相应的二维干扰上游影响区尺度之间可以得到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6.
后掠激波边界层干扰中Mach数对特性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由后掠压缩角模型引起的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的实验研究。实验雷诺数Re=2.42~2.47×10~7/m,Ma_∞=1.79,2.04和2.50。模型共15个,其后掠角变化范围是0°~60°,流向压缩角变化范围为10°~3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激波边界层干扰中的上游影响区都呈现出柱形区或锥形区特性;柱形区和锥形区之间的边界随来流Mach数减小向锥形区发展。该边界主要决定于无粘激波的形式。  相似文献   
307.
唐贵明 《航空学报》1988,10(12):603-608
 1.实验目的与方法 航天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其表面突出物引起的三维湍流分离,使局部热流急剧增加。突出物激波与湍流边界层的干扰流场很复杂,需要较多的测量数据揭示其流动规律。为此,在激波风洞中Ma_1=5.2,Re/L=2.3×10~7m~(-1)的气流条件下,测量了平板上直立圆柱干扰区中柱前缘及其邻近平板上的热流分布,并拍摄了激光纹影  相似文献   
308.
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的显式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不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内的Reichardt立方律,得到了比现有的A.J.Musker和A.Liakopoulos的公式更加符合Spalding公式及实验数据的湍流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显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309.
近壁区湍能耗散率输运方程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在湍流边界层的近壁区采用三维不稳定波来描述湍流扰动速度,然后根据理论模型对湍能耗散率的生成、粘性破坏以及扩散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定量的计算和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直接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特别是在y<10的区域中明显优于传统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这不仅在理论上有益于对湍流物理机制的了解,而且可能为湍流模型计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10.
碟形升力体的低速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探讨各种措施对升力体低速气动特性的影响,在风洞中对一个碟形低速升力体半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气动设计与附面层控制相结合,可以明显改善升力体的低速气动性能,其最大升阻比达到18.7,与原来相比提高了86%,而且零升阻力降低56%,大迎角气动特性也有一定的改善.实验中还对2种附面层控制方案进行了对比,给出了相应的试验结果,对其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证明该碟形低速升力体气动性能优秀,并且已经成功进行了模型空中试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