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3篇 |
免费 | 392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98篇 |
航天技术 | 163篇 |
综合类 | 148篇 |
航天 | 2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降落伞充气过程中伞衣外形及流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降落伞的结构和其在充气过程中的受力特性,以某平面圆形伞为原型,建立了伞衣充气过程中的计算流体力学与结构动力学耦合模型。并采用七孔探针对充满状态的绕流流场进行了定量测量,将该状态的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拓扑结构非常相似,压差系数也相差不大,因此所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充气阶段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以详细了解降落伞整个开伞过程中伞衣外形变化及伞衣内外流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初始充气阶段,伞衣展开部分外形基本保持较光滑的直筒形状,而非喇叭形。在主充气阶段:空气首先在伞衣顶部聚集,使伞衣顶部膨胀,然后膨胀部分向伞衣底边扩展,直到伞衣完全张满。②当伞顶孔被气流冲开后,伞衣的结构透气性对流场会产生显著影响。但从内外压力系数的变化来看,透气性对伞衣内滞止压力的影响较小,对伞衣外流场结构的影响较大,从而对伞衣外表面的压力影响较大。③对于此类有伞顶孔的平面圆形伞,当伞衣充气张开后,伞衣尾部出现气流分离,在一个漩涡区内形成两个相反旋转方向的漩涡。且随着伞衣直径扩张,分离区扩大,主流对漩涡区的剪切面积增大,因此漩涡区两个漩涡中外侧的一个漩涡增大,内侧漩涡被挤压至离伞顶更近的区... 相似文献
853.
基于一种特殊的双层半环形闭合翼构型,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对该构型跨越水空介质后变体过程中的不同状态进行了仿真,并对其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特定条件下非定常状态和定常状态的气动参数随折叠角的变化曲线,得到了机翼展开和回收至不同角度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云图以及对应位置的压力分布曲线;研究了不同变体速率对机翼变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附加动力学影响、流场迟滞影响等物理效应来解释该构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形成原理。仿真结果表明,机翼回收过程的气动参数大于定常状态,展开过程气动参数小于定常状态,变体速率越大,非定常效应越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来自于流场迟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4.
855.
856.
印刷锡膏是表面组装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在表面组装生产中60%一70%的焊接缺陷与锡膏的印刷有关.本文将讨论与锡膏印刷有关的问题,包括锡膏参数和印刷机(特别是与刮刀有关的)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锡膏涂布效果. 相似文献
857.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容量固态电子存储器在航空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数据交换中充当了主要的载体,由此给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提供了物理途径。还详细阐述了利用设备管理和控制技术防止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的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58.
本文叙述了在50毫米二级轻气炮发射管内采用的微波反射技术:当模型运动的时候,将射入炮管内的微波和从模型上反射的微波间的相位变化记录下来,便可以获得炮管中模型运动速度的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859.
采集方料毛坯叶片电解加工整个过程的电流信号,用小波变换法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条电流随间隙减小而呈增大趋势的光滑曲线。设计了一种二维M andan i型模糊控制器,以所得光滑电流曲线作为标准曲线,以加工电压的增量为模糊控制器输出,控制实际加工电流,使其在多种扰动下跟踪标准电流曲线。在M atlab的S im u link模块中,通过对由模糊控制器和电解加工系统组成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整定模糊控制器的3个增益参数。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使电解加工系统较好地重现预设的加工过程,实现对电解加工全过程的控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解加工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