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519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The Graz 2 kHz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measurements allow determination of the spin axis orientation of the geodetic satellite Ajisai. The high repetition rate of the laser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epoch time when the laser is pointing directly between two corner cube reflector (CCR) rings of the 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of many such events during a few (up to 3) consecutive passes allows to state the satellite orientation in the celestial coordinate system. Six years of 2 kHz SLR data (October 2003–October 2009) delivered 331 orientation values which clearly show precession of the axis along a cone centered at 14h56m2.8s in right ascension and 88.512° in declination (J2000.0 celestial reference frame) and with an half-aperture angle θ of 1.405°. The spin axis precesses with a period of 117 days, which is equal to the period of the right ascension of the ascending node of Ajisai’s orbit. We present a model of the axis precession which allows prediction of the satellite orientation – necessary for the envisaged laser time transfer via Ajisai mirrors.  相似文献   
302.
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成型技术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束熔丝沉积快速制造技术制备了TC4钛合金薄壁结构和实体结构试样,分析了成型技术特点,探讨了组织形貌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对于薄壁结构,采用合理的工艺参数,获得的熔积层的宽度为7.4mm,层高为1.5mm;结构纵截面的组织形貌特征是原始β柱状晶与沉积高度方向大约成15°角,较为粗大,宽3~5mm,单个柱状晶贯穿几层到十几层熔积层不等。对于实体结构,熔积间距为4.7mm时得到的试样表面较为平整,熔积高度基本一致;试样纵截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层带,而原始β柱状晶垂直向上生长。  相似文献   
303.
脉冲激光推进的能量相似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正蕊  洪延姬 《推进技术》2010,31(2):252-256
激光推进的能量相似律,指确定的激光能量有与之相对应的最佳喷管尺寸,使得冲量耦合系数最大且不变的规律。用大气高度参数、入射的激光能量、喷管几何参数构造了无量纲因子,建立了圆锥形喷管在单脉冲条件和一维球对称点聚焦情况下的能量相似律。结果表明:当锥角固定时,冲量和冲量耦合系数存在极大值,极大值对应的无量纲因子仅与气体比热比相关;当无量纲因子固定时,冲量随入射激光能量增加而单调增大,冲量耦合系数则与能量无关。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规律性认识,对目前可实现和以后工程化放大的激光能量范围,均能给出可信可靠的喷管优化尺寸。  相似文献   
304.
李小康  张育林  程谋森 《宇航学报》2011,32(11):2365-2371
连续波激光推力器工作需要稳定的等离子体以吸收激光。为得到推力器中等离子体稳定维持的参数条件,根据吸收室内绕等离子体区域流动的流场特征,考虑高温状态下工质的热物理性质、激光吸收和辐射效应,建立了推力器吸收室内的能量平衡模型,该模型包含入射激光功率、推力室压强、等离子体区核心温度以及工质质量流量等参数。计算表明,该模型所得稳定质量流量随压力、激光功率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并解释了稳定质量流量区间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5.
光电跟踪仪激光测距器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光电跟踪仪激光测距器的特点,提出了其重要性能指标一测距能力和精度的检测方法。采用半实物仿真技术测试反映测距能力的消光比参量;采用精密延时法,实现了测距精度的测量。检测装置的耦合透镜部件放置于平行光管靶面,容易与测试光电跟踪设备其它模块的装置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306.
大型整体壁板成形技术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曾元松  黄遐 《航空学报》2008,29(3):721-727
 大型整体壁板是现代先进民用飞机的重要结构件,大型整体壁板成形技术是整机研制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从大型整体壁板的结构特点出发,介绍了整体壁板的结构形式和分类,重点阐述了整体带筋壁板喷丸成形技术和时效成形技术的国外研究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现有整体壁板成形技术的基础和存在问题,特别介绍了国内在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针对中国大飞机研制的紧迫需求,提出了尽快开展大飞机机翼和机身整体壁板成形技术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07.
大型机翼整体壁板时效成形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单级时效、双/多级时效、振动时效以及应力位向效应等工艺措施和因素对铝合金机翼整体壁板材料时效成形特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应采用双/多级时效处理,以提高成形后壁板材料的综合性能;应采用振动时效应力松弛,以加速应力松弛,降低回弹,并提高成形后壁板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对时效过程中存在应力位向效应的铝合金,应设计合适的时间温度曲线与加载曲线,以避免壁板材料因应力位向效应产生各向异性,导致材料屈服强度降低。提出了大型机翼整体壁板时效成形的工艺流程,给出了成形过程中热压罐内的温度时间曲线和气压时间曲线;提出了成形工装的模块化、标准化与柔性化设计以及解决壁板时效成形回弹问题的有限元方法,并对中国研究发展大型机翼整体壁板时效成形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08.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昕 《航空计测技术》1998,18(3):3-5,35
从光学结构、信号处理、方向辨别三个方面综述了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的研究,最后讲述了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在散射体位移测量中的一个实际应用──空间滤波的仿光栅散射体多普勒测量。  相似文献   
309.
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水平和垂直对接高精度、高效率的装配需求,提出采用大尺寸非合作目标三维形貌测量仪辅助对接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测量运载火箭部段点云数据,拟合火箭对接面的形貌,反馈给对接执行机构调整位姿参数。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对接装配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310.
以2195-T8态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探究工艺参数对其应力松弛时效行为的影响规律。试样经过固溶、淬火,进行不同预变形、时效温度及时效时间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时效实验。通过室温拉伸,测得应力松弛时效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基于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了预变形、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3个工艺参数对应力松弛量、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权重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预变形不仅可以提高2195铝锂合金时效后的强度,还降低了应力梯度对材料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的影响;查明了实现2195铝锂合金应力松弛时效形性协同制造的合理工艺制度:180℃+4%预变形+时效时间12~16 h。研究工作为大型铝锂合金构件应力松弛时效形性协同制造工艺窗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