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265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9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91.
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适应温度范围低温可达到-50 ℃以下,高温可达到70 ℃以上。为满足相应要求,研制宽温度范围大口径高精度变温标准黑体辐射源,采用细分均匀加热、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算法、双路配气保护等技术,满足高低温需求,同时开展腔型设计、超黑高发射率涂层等相应研究,保证了黑体辐射源的整体性能,确保完成相应功能。研制完成后,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了验证试验,可达到以下指标:有效发射率≥0.999,空腔开口直径≥60 mm,温度测量不确定度10 mK(k=2)。经验证,可满足宽温度范围条件红外探测系统的计量要求。  相似文献   
492.
邓甜  张新晨  汤振  李亚轩 《推进技术》2022,43(7):291-298
在高气液动量比的空气雾化流场中,液滴和液丝从液核剥离的过程具有高自由度、分布密集的特点,传统理论模型难以对其准确预测。本文对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的随机雾化模型进行优化,在初始雾化过程,提出使用液滴统计平均温度来表征液滴碰撞统计学特性的改进方法。液滴的统计平均温度分别采用气液相对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和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气液雾化随机模型预测密集型空气雾化流场,大幅改善了传统雾化随机模型在初始雾化区域过预测的缺陷,平均动能的相对误差为15.5%,平均索特尔直径的相对误差为7.2%,与未改进前的模拟结果相比,误差降低了41.1%和15.0%。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喷雾张角模型对雾化流场预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将实验所得经验公式法、相界面气液动量平衡所得模拟法与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结合。结果表明喷雾张角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在平均索特尔直径预测方面准确性提高了17.3%。  相似文献   
493.
刘磊  张涛 《宇航学报》2022,43(12):1629-1637
针对空间中双臂协调转位过程中面临的双臂异构、刚度不同、负载较大、测量/执行误差影响大、抓捕位置随机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大质量目标转位操作双臂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双臂转位的几何约束,进行协调转位运动规划。然后,将双机械臂关节划分为主动关节和从动关节,并对主动关节设计关节位置控制器,对从动关节设计零力控制器,从动关节在转位目标的拖动力下进行跟随运动。最后,数学仿真表明了所提出的双臂协调转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4.
进、排气系统对涡轮级的性能影响鲜有研究,本文针对增压器涡轮,采用数值方法对全流道大膨胀比跨声速涡轮与进、排气壳进行耦合计算,探索进、排气壳耦合对涡轮级的性能参数影响,结果显示进气壳主要影响静叶10%叶高与50%叶高前缘来流气流角周向分布,静叶排会减弱进气壳带来的参数周向不均匀性,排气壳主要影响动叶尾缘0°与180°周向位置总压与静压分布,进、排气壳耦合涡轮级总静效率比均匀边界涡轮级下降0.25%。  相似文献   
495.
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的绝热机理及发展概况,同时简要介绍了其生产工艺,并对其主要物化性能、热学性能及其它应用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96.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5):33-40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xing behavior of excited turbulent mixing layers is critical to a number of aerospace applications. Previous studies of excited turbulent mixing layers focused on single frequency excitation or the excitation with fundamental and its second harmonic frequency. There is a lack of detailed studies on applying low and higher frequency excitation. In this study, we have performed large-eddy simulations of periodically excited turbulent mixing layers. The excitation consists of a fundamental frequency and its third harmonic. We have used phase-averaging to identify the vortex structure and strength in the mixing layer, and we have studied the vortex dynamics. Two different vortex paring mechanisms are observed depending on the phase shift between the two excitation frequencie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wo mechanisms on the mixing of a passive scalar is also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exciting the mixing layer with these low and high frequencies has initially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he mixing process; however, it improves the mixing further downstream of the splitter plate with the excitation using a phase shift of Δϕ=π showing the best mixing performance. The present works shed lights on the fundamental vortex dynamics,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aeronautical, automotive and combus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497.
要勇  郭林  颜剑  董晓彤 《遥测遥控》2022,43(5):82-88
随着航天遥测任务对机动性和防护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开始尝试安装在方舱内,运输时可以收藏防护,工作时可以展开,并要求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进行工作,实现通信要求。方舱开盖机构是作为消除风沙雨雪等环境负载影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可靠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开盖机构能够自动开启和闭合,满足大型遥测天线工作需求,收藏状态能够对大型遥测天线起到防雨、防尘和防撞击等防护作用。由于大型遥测天线尺寸跨距大,又受铁路、公路运输的限制,导致常用的开盖机构设计空间受限制,并大幅增加了方舱开盖机构防护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一套车载大型遥测天线新型方舱开盖机构的设计,将舱顶的顶板从左右方向分为两块,左右翻转打开。为了完全不影响天线的工作,方舱左右壁上部的立板也随着顶板一起翻转,顶板和立板翻转后,均与左右舱壁贴合,保证开盖机构打开后,整车宽度尺寸不影响车辆的公路运输性。该开盖机构采取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方式进行自动开盖和闭合,并对机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选型确认。新型方舱开盖机构既实现了方舱顶盖的自动开启和闭合,又满足了大型遥测天线的车辆运输和运动过程中的通信要求,有效实现防护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98.
Due to high stable rotations, timing of pulsars provides a natural tool to correct the frequency deviation of spaceborne atomic clocks. Based on processing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bout a year of Crab pulsar given by XPNAV-1 satellite, we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orrecting the frequency deviation of spaceborne atomic clocks using pulsar timing.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al data in X-ray band and the timing model parameters from radio observations, the pre-fit timing residuals with a level of 6...  相似文献   
499.
500.
我国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系统多、各系统耦合关联程度大、射前流程复杂,实现“零窗口”发射难度大。基于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系统特点和射前约束条件,提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的技术方案。通过能力挖潜主动拓展了任务故障适应性和窗口宽度,并辅以科学的测试发射策略,将技术和流程相结合,共同实现大型低温运载火箭“零窗口”发射目标。这对全面提升大型运载火箭和发射场“零窗口”发射能力、适应未来航天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