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航空   750篇
航天技术   185篇
综合类   113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志刚  何宇廷  马斌麟  张天宇 《航空学报》2021,42(5):524375-524375
当前航空工业的发展对于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实现该材料的国产化并达到良好的质量效果至关重要。为了对中国航空工业中常用的7XXX新型铝合金材料的原始疲劳质量(IFQ)进行评估,选取裂纹萌生时间(TTCI)和当量初始缺陷尺寸(EIFS)作为对比参量,分别对中国飞机机翼用7XXX紧固孔试件和俄系BXXX紧固孔试件开展了低、中、高3种应力水平下的疲劳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两种试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TTCI趋于一致,最大仅相差3.71%;得到了每个试件的EIFS,应用疲劳统计学方法验证了两种试件材料各自的EIFS值无显著性差异;提出了一种不同超越概率下的结构细节当量初始缺陷模型,直接有效地对飞机结构细节的质量风险进行了评估;建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试件结构细节的通用EIFS分布,结果均小于中国军用手册规定的0.125 mm,且在超越概率为5%时,7XXX材料的通用EIFS值要小于BXXX材料的通用EIFS值。  相似文献   
82.
地球静止轨道(GEO)移动通信卫星,多采用大反射面天线及多馈源组成的空间可展开多波束天线系统,具有更高的天线增益,并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但由于过于庞大的天线反射面和馈源阵列,在整星结构构型布局中难免由于卫星星体或其它机构部件的存在而造成散射.文章主要针对GEO移动通信卫星星体对多波束天线散射影响问题,利用仿真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83.
一种磁悬浮陀螺飞轮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彬  房建成  刘刚 《航空学报》2011,32(8):1478-1487
提出一种磁悬浮陀螺飞轮的设计方案,采用洛伦兹力磁轴承对陀螺飞轮转子进行五自由度支承以提供转动自由度,并利用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力与电流的线性特性,间接测量陀螺仪的输入角速度.该装置作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兼有敏感器功能,可同时进行三自由度姿态控制与两自由度姿态敏感.针对磁悬浮陀螺飞轮二自由度姿态敏感与三自由度姿态控制这两项关键...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热电偶在测量温度中出现的温度跳跃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逐一排查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热电偶在串入附加地电势后导致温度跳跃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对于在使用热电偶进行实际工程测量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并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为分析闭式等离子体用于飞行器隐身的可行性,引入了可观隐身效果的概念及对应的闭式等离子体厚度。采用WKB方法,详细研究了X波段下的闭式等离子体吸波效果,得到了对应频段下产生可观隐身效果需要的等离子体厚度;研究了不同电子密度分布的吸波特性,数值算例说明,对不同电子密度分布的等离子体,吸波效果与厚度均成线性关系,同时,采用理论推导验证了该现象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电磁波,采用一定厚度的闭式等离子体可以达到可观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86.
地效飞行器水面起飞滑跑距离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震宇  成航  李沙 《飞机设计》2011,31(5):12-14,21
地效飞行器、水上飞机在水面起飞时,由于受到发动机推力、水动力和空气动力的作用,其运动规律非常复杂。加上阵风、水面状态以及驾驶员的操纵技术等一系列因素,使情况更加复杂化了。本文在基本运动方程中引入了机身浸湿面积与滑行速度成负斜率线性关系的假设,从而简化了起飞距离的计算过程,得到发动机推力与起飞滑行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本文...  相似文献   
87.
DEMETER卫星探测到的强震前O^+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EMETER卫星观测数据,采用level-2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重访轨道对比方法,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汤加群岛的7.9级地震进行分析.从震前6天、震前2天、震前1天和震后2天的level-2图像可看到,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在震中上空偏北的位置出现扰动信号,震前的扰动信号幅度随地震时间临近有所增强,扰动持续时间也相应增加;震后2天扰动信号依然存在,其幅度并未减弱.通过对比震前1天的轨道在2006年至2008年内的重访轨道,发现O^+浓度存在三类较规律的变化特征,即在夏季时,北半球的值高于南半球;冬季时则相反;二分季节时,南北半球含量相当.本文给出了地震和磁暴对O^+浓度的不同影响,地震影响最靠近震中位置轨道上的O^+浓度,而磁暴影响全球轨道上O^+浓度分布.同时获取了DEMETER卫星上朗缪尔探针在上述重访轨道同步探测的电子浓度数据,发现电子浓度与O^+浓度存在同步增加.等离子体浓度增加的现象可能与地震产生异常电场进而影响电离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8.
We consider a special relativistic effect, known as the Poynting–Robertson effect, on various types of trajectories of solar sails. Since this effect occurs at order v?/c, where v? is the transversal speed relative to the sun, it can dominate over other special relativistic effects, which occur at order v2/c2. While solar radiation can be used to propel the solar sail, the absorbed portion of it also gives rise to a drag force in the transversal direction. For escape trajectories, this diminishes the cruising velocity, which can have a cumulative effect on the heliocentric distance. For a solar sail directly facing the sun in a bound orbit, the Poynting–Robertson effect decreases its orbital speed, thereby causing it to slowly spiral towards the sun. We also consider this effect for non-Keplerian orbits in which the solar sail is tilted in the azimuthal direction. While in principle the drag force could be counter-balanced by an extremely small tilt of the solar sail in the polar direction, periodic adjustments are more feasible.  相似文献   
89.
赵锐  李锋  胡勇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5):41-43,64
多径效应是被动测向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基于其产生的物理机理可从角闪烁的观点出发来加以讨论。首先介绍了角闪烁的两种物理解释,其次对被动测向中的多径效应进行了一般的数学分析,说明了相应的统计模型,重点对低仰角时被动测向中的多径效应进行了特例分析,并进行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90.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对燃烧室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台上,通过调节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扩张角和燃料喷注位置,对燃烧室构型进行了试验优化,并定量分析了燃烧室构型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组织燃烧室形面调节,每个形面进行5种喷注位置的试验,每次试验通过文氏管调节燃料流量实现3个当量比的燃烧室工况。利用试验数据构造了燃烧室性能关于构型参数的响应面模型,经两次渐进优化获得了最佳燃烧室构型,其推力增益比基准构型增大了10.4%;试验误差小于5.0%,且试验调节参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参数影响分析表明燃烧室性能受各耦合因素的强烈影响,各因素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且较小的第1级、第2级扩张角和较大的第3级、第4级燃烧室扩张角以及适当集中靠前喷油、适当提高当量比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燃烧室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