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1篇 |
航天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52篇 |
航天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61.
162.
163.
非轴对称导叶尾迹对低速轴流压气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轴对称尾流撞击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多种非轴对称尾流撞击实验研究.当合理安排进口导叶的数目和周向分布形式时, 进口导叶(IGV)的非轴对称尾迹能对下游转子流场产生有益的非定常耦合激励作用.与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相比, 非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在保持了有益的高频激励信号的同时, 引入了合适的低频方波激励信号和其他有益的副频激励信号, 使得导叶尾迹更容易与压气机中的复杂涡系产生耦合激励作用, 例如通道涡、间隙涡和尾迹分离涡等.实验结果显示, 非轴对称尾流撞击方案B能使压气机的最高效率提高1.2%, 总压升和稳定裕度也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压敏漆(PSP)测量技术研究了尾迹对涡轮动叶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测试叶片带有11排圆柱形气膜孔。获得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Sr=0,0.12,0.36)条件下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尾迹Sr数的增加,叶片前缘区域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36.5%,吸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53.5%,压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24.2%;尾迹对前缘和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大于压力面;随着质量流量比增加,尾迹的影响减小;在进行涡轮动叶表面气膜冷却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尾迹效应会增加设计风险。 相似文献
165.
再入飞行器尾迹流场及其雷达散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再入飞行器等离子体尾迹及其雷达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大量的计算。讨论了物形、流场各因素对尾迹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流场计算使用准一维粘性尾迹方程,以修正基尔方法(多值法)求解,用一阶Born近似完成亚密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计算中使用8组元混合空气、14个非平衡化学反应模型,考虑5种不同尺度的小钝头锥形物体,沿再入轨道取65至34公里,共13个高程的飞行条件。通过计算得到了再入体尾迹各流场参数、电子密度分布及湍流亚密尾迹的RCS。结果说明再入钝锥细长体粘性尾迹的转捩特性对于等离子体的散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再入弹头尾迹等离子体对地面单站雷达发射波的回波主要来源于尾迹湍流亚密的非相干散射;对确定的波长,当环境雷诺数达到临界值之后,可能出现RCS的突增现象;不同物形及来流条件造成尾迹转捩位置的改变,从而影响RCS的数值及其沿轨道的分布;改变尾迹颈部初值会引起RCS值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6.
平面扩压叶栅流场犘犐犞与三孔尾迹探针对比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IV技术在暂冲式高亚声速平面叶栅流场中遇到的示踪粒子投放问题,通过采用高压雾化式粒子发生器以及安装在稳定段前的撒播器,有效地使示踪粒子均匀地与主流混合,并成功开展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叶片槽道及出口尾迹可视化测量,获得了零迎角、进口马赫数0.2~0.8状态下的二维速度矢量场。为了验证PIV在叶栅流场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相同工况下,将PIV测量结果分别与数值计算结果和三孔尾迹探针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测得的叶栅中截面二维速度矢量场合理地反映了叶片槽道及尾迹的流动结构,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PIV与三孔楔形尾迹探针在叶栅出口尾迹的测量所获得的气流速度和主流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较好;尾迹分离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略差,主要原因是尾迹区气流角超出了探针校准范围,这也说明了PIV测试技术优势。本文提出的PIV测量技术也可用于连续式叶栅风洞中。 相似文献
167.
介绍了作者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窄通道高速拖曳水槽,对不同头型的方形及圆形截面的模型进行了高速拖曳实验,实验模型的最大速度可达约18m/s。通过高速摄影仪进行实时记录,对模型的运动特性以及空化尾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圆形截面模型的速度曲线更加稳定;对于方形截面的模型,头型为90°角的模型加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