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醇溶剂提取藜蒿中总黄酮。充分探讨了各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00min,pH为10,提取2次为提取藜蒿中黄酮的最佳条件。总黄酮提取率为6.82%。  相似文献   
22.
采用同轴送粉方法,激光熔覆制备了WC增强N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涂层,通过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对激光熔覆涂层的成分、组织和硬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涂层无裂纹和气孔,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WC颗粒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涂层硬度.  相似文献   
23.
γ-TiAl基合金的工艺、组织、性能三者关系极其密切,显微组织的控制是改善γ-TiAl基合金性能缺陷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适当的加工工艺又是实现显微组织控制的手段.按照工艺、组织、性能这个关系,本文旨在阐述几种典型工艺下的γ-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为试图通过组织控制来改善γ-TiAl基合金的性能缺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QSPR方法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原理,研究了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根据分子结构计算用于反映分子结构信息的35个结构参数;应用遗传算法筛选出与撞击感度密切相关的5个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分子描述符与撞击感度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建立了根据分子结构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方式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预测能力及泛化性能.该方法的提出为工程上预测硝胺化合物撞击感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不同温度下IC10合金的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 ℃)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 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应变率不太敏感;相同应变率(10-4s-1)下,流变行为对温度较敏感;在不同应变率、25~800 ℃温度范围内,IC10合金的屈服应力变化很小。基于试验数据,修正并拟合了Johnson-Cook方程,并利用该方程对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IC10合金的流变应力进行预测。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后的Johnson-Cook方程能较好地描述IC10合金在不同的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26.
2024(LY12)的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24(LY12)表面进行激光合金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024基材上涂敷Cu粉,经激光合金化处理后,表面涂层材料与基体发生了合金化,生成金属间化合物δ-Al4Cu9。激光处理后试样表面的硬度值比未处理时提高2.5倍,大大提高了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IC10合金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规律,本文利用材料试验机(MTS809)测得IC10合金在很宽的温度范围(25~800°C)和不同应变率(10-5~10-2s-1)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小于800°C及小应变率条件下IC10合金的流变行为表现为应变硬化。基于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IC10合金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以应变值、应变率及温度作为输入量,流变应力为输出量。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IC10合金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率下的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28.
文摘某管道法兰由镀镍不锈钢管与铝管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而成,力学试验过程中钎焊缝部位发生开裂导致泄漏。通过断面形貌观察、能谱及金相分析发现,法兰钎焊焊缝界面处生成了10~20μm厚的Al-Fe金属间化合物层,分析认为焊缝发生开裂的原因是焊接过程中焊缝界面处反应过度生成了较厚的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层,焊接接头偏脆因而试验过程中在试验载荷作用下发生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29.
金丝材料应用于航天器小型化微波模块等产品的电路封装中,金丝键合界面受高低温环境影响易产生性能变化从而影响服役可靠性。本文对金丝界面高低温特性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包括空间温度环境模拟试验后的界面与成分迁移、界面层厚度变化、键合金丝拉伸剪切力与失效模式演变,得出不同温度条件处理后的金铝键合界面微观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低温循环试验后金丝界面仍保持较高的结合强度,一定程度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提高了键合界面强度。高温贮存试验中,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金丝界面层IMC(Intermetallic Compound)厚度和金属间化合物不断增长,失效破坏位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键合界面处,铝金属化层附近的金含量因扩散而增高,金铝键合界面处IMC界面层厚度的增加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5):508-521
It is difficult to gain effective Ti-Al fusion welding joints due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properties and the appearance of brittle T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 The experiments of laser fusion welding for TC4 titanium and 7075 aluminum alloy were carried out, temperature field and ductility/brittleness, as well as chemical potential of elem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effect of adding Nb foil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weld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b atoms tend to diffuse toward Al sid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Nb in the metallurgical reaction and contributes to forming the Ti-Nb-Al IMC layer at the interface. As the thickness of Nb foil increases, the tensile-shear force of joint climbs first but then declines, and reaches the highest value of 1663 N with 0.10 mm-thickness Nb foil, representing 58.38% enhancement compared with the non-added one. Adding Nb foil slows down the heat transfer as a blocker, and thus both the melting amount of Al and the mixing area of Ti and Al decrease. In addition, Nb alloying reduces the brittleness of the Ti-Al compound. Hence, the joint properties of titanium/aluminum are impro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Nb f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