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3篇
航空   226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57篇
航天   1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中国航空学报》2016,(6):1527-1540
A generic aircraft usually loses its static directional stability at moderate angle of attack (typically 20–30?). In this research, wind tunne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aircraft model with moderate swept wing and a conventional vertical tai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low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static directional stability. Measurements of force, surface pressure and spatial flow field were carried out for angles of attack from 0? to 46? and sideslip angles from ?8? to 8?. Results of the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tail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static directional stability, while the fuselage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static direc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model. In the sideslip attitude for moderate angles of attack, the fuselage vortex and the wing vortex merged together and changed asymmetrically as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d on the wind-ward side and leeward side of the vertical tail. The separated asymmetrical vortex flow around the vertical tail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eduction in the static direction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wing vortices, the fuselage vortices are more concentrated and closer to the vertical tail, so the yaw-ing moment of vertical tail is more unstable than that when the wings are abs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ttached asymmetrical flow over the fuselage in sideslip leads to the static direc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fuselage being exacerbated.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predominant model contour blockage effect on the windward side flow over the model in sideslip, which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gle of attack.  相似文献   
212.
一种轴承摩擦力矩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磁线圈施矩的轴承摩擦力矩的测试方法,给出了测试系统的组成框图,并对测试中的数据处理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13.
三轴转台运动耦合作用的仿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轴转台运动耦合作用的规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分析、计算的正确性,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14.
给出了双线摆法测大尺寸缩比自由飞试验模型惯性矩的方法和流程,并根据飞机类模型的惯性矩特点,提出了大尺寸缩比自由飞试验模型惯性矩调整所需的配重计算方法.双线摆法测量原理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测量设备,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应用实例证明,模型飞机调整后的惯性矩与目标状态符合较好,测量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15.
贾英宏  徐世杰 《宇航学报》2003,24(5):490-495
研究了平行构型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控制律及其在航天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建立了以变速控制力矩陀螺为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全局渐近稳定的姿态反馈控制律。将每一对框架平行的陀螺作为独立的单元控制,引入了与控制力矩陀螺的框架运动相关的动坐标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控制力矩陀螺的一种控制律。此控制律使陀螺群在奇异状态下仍具有可控性,并且力矩误差在动坐标系的某一方向始终为零,从而利用共轴的构型特点和陀螺转子的可变速性补偿控制力矩陀螺的力矩误差,使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群的输出力矩与期望的力矩相等。最后以双平行构型为例,对航天器的姿态稳定控制进行了数值仿真,并给出了一种控制力矩的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6.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动态操纵律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忠 《宇航学报》2005,26(1):24-28
作为应用在航天器上的惯性执行机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的操纵性能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常规的SGCMG操纵律中,一般都需要计算Jacobi矩阵的伪逆。然而,当Jacobi矩阵奇异时,其伪逆不定,从而可能导致算法失败。为避免以上情况出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动态操纵律。该操纵律不用计算Jacobi阵的伪逆,而是代之以Jacobi阵的转置,从而避免了由Jacobi阵求伪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该操纵律可使操纵误差在理论上指数收敛至零,且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对某4 SGCMG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操纵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7.
吴刚  张育林  刘昆 《上海航天》2006,23(1):12-17
根据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用四轴主动控制型混合磁悬浮动量轮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变结构控制(VSC)法设计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控制器。二次型最优控制用于确定最终滑模运动方程,趋近律用于决定变结构控制输入,实现了磁悬浮动量轮快速稳定的鲁棒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VSC的动静态特性较好,其滑模运动的不变性可有效消除陀螺力矩的影响,并能实现控制能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218.
张晓宇  王子才 《宇航学报》2007,28(3):551-556
质量矩控制是一种全新的飞行控制方法,与广泛应用的空气动力控制相比,可以避免飞行器在超高马赫数飞行时舵面的气动加热问题,而且,可以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以所建立的质量矩拦截弹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模型合理的简化,得到一个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考虑到系统的鲁棒性要求和三个滑块的协调控制问题,应用双时标分解的方法,提出将拦截弹动力学分离为快变状态动力学和慢变状态动力学。然后,设计了拦截弹模糊动态逆飞行控制系统,分别针对快变和慢变子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动态逆误差补偿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气动参数摄动而引起的控制系统性能的下降,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只需微调滑块位置,即可以实现拦截弹的飞行控制。  相似文献   
219.
长空靶机舵回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长空靶机舵回路的特点、构成和特性,从满足系统特性要求和可实现性的角度确定舵回路的参数。  相似文献   
220.
本文介绍在8m×6m低速风洞中进行的某研究型冲压式翼平力矩特性试验研究。给出试验方法及其典型的试验结果。通过应用这一风洞试验技术,可为翼型伞设计提供其他试验手段以得到的翼伞操稳特性气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