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40篇
航天技术   1篇
航天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In order to solve the aero-propulsion system acceleration optimal problem, the necessity of inlet control is discussed, and a fully new aero-propulsion system acceleration process control design including the inlet, engine, and nozzl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the proposed propulsion system control scheme, the inlet, engine, and nozzle are simultaneously adjusted through the FSQP method.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control scheme design, an aero-propulsion system component-level model is built to simulate the inlet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the matching problems between the inlet and engine. Meanwhile, a stabilizing inlet control scheme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inlet con-trol problems. In optimal control of the aero-propulsion system acceleration process, the inlet is an emphasized control unit in the optimal acceleration control system. Two inlet control patterns are discuss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at by taking the inlet ramp angle as an active control variable instead of being modulated passively,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could be obviously enhanced. Acceleration objectives could be obtained with a faster acceleration time by 5%.  相似文献   
122.
周向畸变下轴流压气机的失速预警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李继超  杜娟  张宏武  聂超群 《推进技术》2020,41(9):1967-1974
为了探究进气畸变条件下轴流压气机的有效失速预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主动控制系统中,在一台低速单转子轴流压气机上对均匀进气和周向畸变条件下的失速预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在进口布置高度可调节的插板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周向畸变,并通过在转子叶顶布置的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得非定常压力信号,运用自相关、互相关和均方根算法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了周向畸变下三种失速预警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传感器安装在畸变区时自相关和均方根分析才有效;互相关分析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在畸变区和非畸变区均能有效感受到畸变的影响,且互相关系数随着周向畸变的产生或消失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因此在周向畸变下互相关分析为更有效的失速预警方法;最后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单转子轴流压气机实施了喷气主动控制应用,在24.75%畸变强度条件下,主动喷气能取得9.32%的失速裕度改善,与定常喷气相比,获得几乎相等的失速裕度改善的同时节省了约40%的喷气量。  相似文献   
123.
为了增强吸气式脉冲爆轰发动机进气阀的防倒流效果、缩短发动机的燃烧转爆轰时间,设计了中心锥鳞片阀(CCSV),并进行了中心锥鳞片阀(CCSV)与中心锥钝体阀(CCBV)的对比试验研究。采用精细雾化喷嘴作为雾化装置,成功实现了10Hz工况下中心锥鳞片阀吸气式脉冲爆轰发动机的协调工作,爆轰波平均峰值压力为1.65MPa,爆轰波速度为1371m/s。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锥鳞片阀(CCSV)具有良好的单向阀功能,有效地防止了燃气倒流,缩短了燃烧转爆轰时间。相比于中心锥钝体阀(CCBV),燃烧转爆轰时间下降了19.03%。  相似文献   
124.
陶春德  王滨  霍东晨  高杰  郑群 《推进技术》2022,43(10):451-462
为探究船用增压器涡轮在耦合进排气壳条件下的流动特性,采用SST湍流模型和FFT方法对某增压器轴流涡轮与进排气壳耦合的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重点分析排气壳非对称流场对涡轮动叶片压力的干扰特性和扰动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导叶非对称布局的激振力弱化改型方案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进气壳影响静叶前缘静压沿周向的分布,排气壳流场导致的非对称背压会给动叶表面造成低频的压力波动,约为3.6%的转子通过频率,在尾缘吸力面处该低频波动幅值大于动静叶排干涉导致的高频波动幅值;排气壳内部复杂的分离流动和涡系结构是产生上述流动干扰的主要原因。4种非对称布局方案都能在几乎不影响涡轮性能的前提下分散并弱化高频波动幅值;其中Case2尾缘高频幅值减小了98.6%,低频幅值减小了52.6%,而且涡轮效率还有略微提高,为最优布局。  相似文献   
125.
黄熙君  彭旭 《推进技术》1991,12(6):10-16
对S型进气道扩压器在临界及超临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了解超临界工况下动态畸变的形成和变化特征.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进气道内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干扰是引起动态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上,因而本文中采用壁面处理被动控制技术进行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的控制,用以抑制动态畸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超临界工况下,该控制技术可明显地抑制激波的失稳和振荡,从而使动态畸变的气流脉动峰值下降约60%.  相似文献   
126.
矩形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发展及其气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矩形S弯扩压器内流动的详细观察和测量,给出了出口单涡游流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过程、旋流与总压畸变图谱的关系等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前人所得出的关于旋流的形成和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7.
何中伟 《推进技术》1990,11(2):35-39,65,78
本文在一定的附面层条件下,研究了二元收-扩通道内强激波 M_(U.B.m)为1.68~1.74下的激波与壁面紊流附面层干扰区内的气流动态畸变控制技术,包括抽气缝槽结构,缝槽位置等对干扰区下游动态畸变的影响,并对通道扩张段出口气流的紊流度分布剖面上典型站的总压信号作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和压力时间历程作了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对干扰区内激波诱导分离流抽吸,在抽气量为W_(bT)/W_m=2.8~3.5%下,可以很有效地改善干扰区下游气流的动态畸变.  相似文献   
128.
畸变进气下压缩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通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逐级平行压缩系统模型,发展了一种分析周向组合畸变对多级轴流压缩系统稳定性影响的通用分析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两个多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给出了纯压力畸变、纯温度畸变及压力-温度不同位置的组合畸变与轴流压气机喘振裕度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9.
在流场匹配方面进气道反旋流措施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才 《推进技术》1994,15(2):17-24
根据进气道旋流产生的机理,从进气道设计方面,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现存飞机进气道旋流的一些防止和抑制措施,将有益于解决工程上由于旋流而造成的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场匹配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压比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转速下、不同出口背压条件下的流场分布,转速越大,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后移动;背压越大,将导致附面层和激波增强,分离流迅速发展,进气道内激波系向前移动。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获得了进气道比较通用的变工况特性,分析了旋转冲压进气道的压比特性,压比流量特性主要受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进口相对来流马赫数的影响,为后面旋转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保护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