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12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涂层的内部缺陷。该方法是以高能闪光灯作为热激励装置,并通过红外热像仪记录样品的热扩散和冷却过程。使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检测了两组带有人工缺陷的功能涂层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在红外热图像上能够明显地识别出涂层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尺寸。  相似文献   
92.
粉末气溶胶抑制热喷流红外辐射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任何绝对温度高于0K的物体都能产生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0.76~1000μm的红外波。红外波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因各种气体分子和悬浮微粒的吸收与散射作用而衰减,理论上称之为消光特性。粉末气溶胶就是由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当红外线穿过到气  相似文献   
93.
用红外热图技术进行升力体模型气动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模型表面热流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红外热图技术测量的优点,并对红外测温原理、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红外热像仪、试验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叙述.在M∞=16,P0=1500kPa,T0=923K,α=0°、30°迎角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半球圆柱模型、升力体模型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并把半球圆柱模型的红外测热结果与Lees分布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40°<θ<80°时,半球圆柱模型红外测热结果与Lees分布结果符合得比较好.最后对对流换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升力体模型对流换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大致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94.
复合材料缺陷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原理,并利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对铝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和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胶接界面脱粘缺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此类缺陷快速、高效、直观。引入界面层的概念,建立了此类复合材料缺陷红外热波检测的数学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简单方便地对热像图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5.
概述了导电高分子(CPs)作为新型电致变色材料的特点、电致变色原理及红外发射器件的设计,并对国外在飞行器导热控制和红外、雷达伪装上的应用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6.
吹风比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振兴  末永洁  刘石 《航空学报》2004,25(6):551-555
以叶片作为研究对象,在主流风速为40m/s,弦长雷诺数为74400条件下,应用红外成像技术作为测温手段,研究了不同吹风比对叶片吸力侧和压力侧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吸力侧实验在3个吹风比分别为0.5,1.0和1.5条件下进行。压力侧实验在4个吹风比下进行,分别为0.5,0.75,1.0和1.7。从实验结果来看,在压力侧吹风比1.0条件下的冷却效果最好;对于吸力侧吹风比0.5条件下的冷却效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97.
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经验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高层大气的局限性,对其进行了重新推导并引入了高度修正,修正后的公式可用于计算任意高度路程上的大气透过率,修正所需大气光学特性参数全部可查相关手册获得。此外,还设计了适合于计算倾斜路径上大气透过率的计算流程,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8.
间距对凹坑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矩形通道内的球面凹坑壁面进行了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测量,研究了通道Re数和凹坑间距的影响.无量纲流向间距分别为1.5,1.2和0.8.实验发现凹坑面上局部Nu数沿流向和横向变化剧烈.与光滑壁面相比,凹坑面的平均换热增强45%左右,流动阻力增大92%左右,平均综合传热性能增强16%.减小凹坑间距使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换热和平均综合传热性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Re数对凹坑壁面的换热增强和流动阻力增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
单凹坑壁面的瞬态红外传热测量与流场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凹坑冷却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半无限大瞬态导热模型,用红外热成像仪的瞬态测温技术和金属网快速加热技术,对矩形通道内壁面进行了瞬态传热测量,获得了光滑壁面和带有单个球面凹坑壁面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并用油-粉末法对凹坑壁面进行了壁面流场显示,实验雷诺数范围1.58×104~6.36×104。实验发现凹坑强化换热与其诱导形成的涡流结构密切相关,单个球面凹坑引起的涡流可以使凹坑下游边缘附近的局部换热最大增强80%左右,凹坑下游尾迹区域的平均换热增强20%~30%。  相似文献   
100.
加遮挡板后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昕  张靖周  单勇  徐亮 《推进技术》2008,29(6):696-700,732
在宽高比为6.33的圆转矩形二元喷管喷口处安装不同结构的下遮挡板。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红外辐射(CFD/IR)综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加遮挡结构后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场分布特征,并对不同遮挡结构的红外辐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遮挡板结构改变了二元喷管原有的对称结构的辐射场分布。它对喷管的尾焰以及内外壁面产生的红外辐射在-90°~0°方向上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尾焰红外辐射强度最多降低51%,喷管内壁面红外辐射被完全遮挡。而双层遮挡结构可以削弱二元喷管-90°~0°方向43%的总体红外辐射,与此同时却增强了0°~90°方向40%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