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352篇
航天技术   145篇
综合类   59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液相火花放电现象是金属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时典型特征,发射光谱(OES)技术是表征微弧放电光谱特征和探索微弧氧化机理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了铝、镁、钛等金属微弧氧化过程中发射光谱的研究现状。介绍微弧放电区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等特征参数计算原理。重点关注了不同金属基体材料、电参数及电解液组成条件下,等离子体放电行为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不同放电模型的异同。基于OES谱线评估得到的各种金属微弧等离子体温度为3000~10000 K,为放电通道内快速熔化-凝固过程促进陶瓷膜生长机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82.
王立楠  蔡楚瀚  刘国生  马榜  马贤杰 《航空学报》2021,42(8):525834-525834
为掌握战斗机末端光电威胁交战场景,评估无源干扰手段使用样式策略和效能,采用集对分析和粗糙集理论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和数量来袭导弹时威胁等级和威胁排序实现算法。同时对飞机、多点源诱饵、伴飞诱饵及面源诱饵干扰特性的建模计算进行了分析研究,生成飞机与多点源、伴飞及面源诱饵相互影响的红外对抗场景。利用告警等级模型评估的威胁等级自适应决策出无源干扰的使用策略,并能对战斗机末端光电手段进行干扰效能评估。结果表明:能实时生成不同帧频下的战斗机末端红外对抗场景;根据威胁等级排序决策能力,对多点源、伴飞和面源诱饵使用策略和干扰效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3.
杂散辐射是影响光学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红外光学系统,除了外部杂散辐射,还须考虑系统自身结构产生的内部杂散辐射。为提高红外辐射计内部杂散辐射分析的精度,建立了 1种基于复合蒙特卡洛法的内部杂散辐射数学模型。首先,将红外辐射计的内部杂散辐射源根据位置分为 2部分:遮光罩入瞳处的热辐射和辐射计内部光学元件、机械部分所发出的热辐射。对于遮光罩入瞳处和辐射计内部光机元件发出的杂散辐射,分别采用正向蒙特卡洛法和反向蒙特卡洛法进行追踪,得到探测器接收面入瞳处的杂散辐射辐照度分布,进而分析不同位置的发射源对接收面入瞳处的杂散辐射贡献。最后,与直接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追迹光线数相等的情况下,该方法的精度更高。仿真结果体现了红外辐射计各部分杂散辐射对探测器入瞳面接收到的杂散辐射造成的影响,对后期开展内部杂散辐射抑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4.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TBCs) were developed to protect metallic blades and vanes working in turbo-engines. The two-layered structure TBCs, consisting of NiCoCrAlY bond coat and 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 (YSZ), were deposited on a cylinder of superalloy substrate by the electron beam-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EB-PV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TBC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thermo-mechanical fatigue testing system under the service condition similar to that for turbine blades.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ated specimens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the crack initiation mainly takes place on the top coat at the edge of the heated zones.  相似文献   
185.
For a long time, chromate incorporated conversion coatings have been drawn special attention in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air-craft-used aluminum alloys. However,ever-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requires that non-chromate conversion coatings be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detriment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the chromate compounds. In recent years, the sol-gel coatings doped with inhibitors were developed to replace chromate conversion coatings, and showed real promise. A sol-gel coating was prepared and its anti-corros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potentiodynamic scanning (PD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It is found that the sol-gel coating obtained by th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GPTMS) and tetramethoxysilane (TMOS) is prone to form defects if cured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whereas if cured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100 ℃), these flaws can be avoided. Furthermore, it can be seen that addition of anti-foam agents and surfactants will reduce the faults if cured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Effects of the corrosion inhibitors, CeCl3 and mercaptobenzothiazole (MBT), in the sol-gel coatings on 2024-T3 aluminum allo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sol-gel coatings containing CeCl3 proves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and MBT added sol-gel coatings by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86.
将发动机热端部件-弯曲混合管埋入尾机身模型内部并引入旋翼下洗气流与热排气强迫混合,这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红外抑制器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比较了波瓣喷管与旋翼下洗的混合流场,并且获得了不同旋翼下洗气流作用下模型壁面的红外辐射光谱。结果表明:在弯曲混合管出口存在低压区,使得周围冷却气流在压差的驱动下被不断吸入混合;模型的红外辐射主要以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为主,随着旋翼下洗气流速度的增加,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7.
用红外热图技术进行升力体模型气动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模型表面热流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红外热图技术测量的优点,并对红外测温原理、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红外热像仪、试验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叙述.在M∞=16,P0=1500kPa,T0=923K,α=0°、30°迎角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半球圆柱模型、升力体模型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并把半球圆柱模型的红外测热结果与Lees分布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40°<θ<80°时,半球圆柱模型红外测热结果与Lees分布结果符合得比较好.最后对对流换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升力体模型对流换热系数测量不确定度大致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88.
γ-射线辐照对碳纤维表面结构以及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能射线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改性是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一种技术。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下,吸收剂量在0~1000kGy时,聚丙烯腈基CF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处理前后CF表面形貌的变化。采用Ram an光谱分析了辐照对CF表面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处理前后CF复丝拉伸强度和不同标距下单丝拉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30kGy剂量处理后的CF表面轴向沟槽数量先增加,ID/IG逐渐增大,石墨微晶尺寸(La)减小;当剂量过大时,沟槽数量减少,沟槽变得又深又宽,ID/IG有所降低,La增加,碳纤维表面结晶度提高。结合双参数W e ibu ll理论,计算处理前后的模数m与La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小剂量辐照下,对碳纤维表面有细晶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CF的拉伸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促进碳原子的排列更规整,向模量较高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地面环境模拟实验,分析了高模碳纤维/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M40J/CE/EP)的表面元素,研究了高真空加热环境下复合材料的真空出气性能和出气气体成分.结果表明,M40J/CE/EP复合材料的表面主要由C、O、N元素构成;经高真空加热后,复合材料的出气气体成分以小分子挥发物和碳氢化合物电离碎片为主,有可能在空间低温条件下冷凝在航天器的敏感器件表面而造成污染;通过真空出气性能实验测得,M40J/CE/EP复合材料的总质量损失(TML)的平均值为0.27%,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CVCM)为0,完全达到出气筛选合格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0.
介绍了以凌阳单片机SPCE061A板为核心作为悬挂运动控制的系统,实现了键盘输入识别、传感器信号采集、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等功能。根据物体在平面任一处两端吊绳的长度唯一确定的原理,通过单片机编程控制电机转动带动吊绳伸长或缩短,实现物体沿任意设定轨迹运动。引导部分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探测板面黑线,信息送入单片机处理后,控制物块沿黑线前进。该系统可以完成到达任意预设坐标,沿自行设定轨迹运动,以板上任意处为圆心画直径为50cm的圆和寻黑线前进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