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64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李应强 《火箭推进》2008,34(6):14-18
采用变燃面装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瞬时压强平衡法”和流量平衡的关系式,较准确地对涡轮喷嘴前火药燃气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涡轮喷嘴前火药燃气性能的各种参数,这些参数有助于对涡轮起动性能和发动机加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2.
粉末冶金坯体成形过程中产生裂纹预测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金属粉末成形中裂纹的种类与成因,从理论和应用上详细论述了基于细观处理的损伤力学方法在金属粉末成形中裂纹预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33.
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的压缩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的压缩强度和压缩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结合拉-拉应变疲劳试验数据,证明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耐压能力,抗压强度极限比抗拉强度极限高出约50%。不同载荷形式的疲劳试验结果发现,粉末冶金高温合金试样的压-压疲劳性能十分优良,不易产生压缩疲劳破坏。对试样的破坏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初步分析了材料在不同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细观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234.
基于缺陷概率特点的粉末冶金材料寿命预测概率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粉末冶金材料由于其制造工艺的特点,强度和寿命对微缺陷(夹杂、气孔、表面划伤)十分敏感,导致了粉末冶金材料的破坏具有较大的分散性,使得寿命预测更为困难。本文根据国内粉末材料中缺陷的分布特点,基于文献[79]中概率断裂分析的思路,对原有方法进行了修正和推广,重新给出了缺陷在表面、亚表面以及内部时的定义及缺陷在这些不同位置时出现概率断裂的确定方法,建立了一个可考虑缺陷形状、大小、位置等分布特征的粉末冶金材料寿命预测概率模型,并基于此计算了不同尺寸缺陷位于不同位置时材料的失效概率及总失效概率。分析表明:所给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表征国内工艺条件下粉末冶金材料缺陷的概率特征对强度寿命的影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5.
针对铁基刹车材料结合性工艺的研究,制定了多阶段升温、保温,多阶段加压,提高单位烧结压力,并严格控制升温速率的烧结工艺,成功的解决了该产品结合性不合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6.
纳米/微米粉体填料对推进剂浆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性能固体推进剂配方中往往需要引入纳米或微米级粉体材料。为了获得各种超细粉体对推进剂浆料特性的影响,分别研究了粉体填料的粒度大小、品种、组合使用以及表面包覆处理等对推进剂浆料的粘度、分散性及机械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填料的粒度减小,浆料的粘度增大;粉体填料的种类不同,对浆料粘度的影响也不同,其中超细高氯酸铵对浆料粘度影响最大;粉体填料的表面经适当包覆处理后对浆料的粘度、机械感度及分散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37.
超细铝粉在Ap/HTPB推进剂中的燃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1.25μm和小于1μm的超细铝粉分别在Ap/HTPB系列推进剂中的燃烧特性,并与30μm的粗铝粉进行比较。认为超细铝粉在推进剂燃面上存在着凝聚和直接点火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受氧化剂粒度、含量和种类的限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配方中超细铝粉的燃烧性能明显优于粗铝粉,在以粗Ap为主的丁羟推进剂中合理使用超细铝粉,可以改善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提高推进剂燃速,降低压强指数。本研究对于改善推进剂燃烧效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8.
Recently, non-equilibrium plasma assisted combustion (PAC) has been found to be promising in reducing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in hypersonic propulsion system. NO x produced by non-equilibrium plasma can react with intermediates during the fuel oxidation process and thereby has influence o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NO x addition on the ignition process of both the homogeneous ethylene/air mixtures and the non-premixed diffusion layer are examined numerically. The detailed chemistry for ethylene oxid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NO x sub-mechanism is included in the simulation. Reaction path analysi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give a mechanistic interpretation for the ignition enhancement by NO x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for both the homogenous and non-premixed ignition processes at normal and elevated pressures, NO 2 addition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while NO addi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gnition process. The ignition enhancement is found to be caused by the promotion in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which quickly oxidizes ethylene. The promotion in hydroxyl radical production by NO addition is achieved in two ways:one is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OH through the reaction HO2+NO = NO2+OH, and the other is the indirect production of OH through the reactions NO+O2=NO2+O and C2H4+O = C2H3+OH.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similar to the homogeneous ignition process,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iffusion layer ignition is also controlled by the reaction HO2+NO = NO2+OH.  相似文献   
239.
杨金虎  刘存喜  刘富强  穆勇  徐纲 《推进技术》2019,40(9):2050-2059
为了有效拓宽多级旋流分级燃烧室的稳定工作边界,在模型燃烧室上开展了分级燃烧室点火和熄火特性试验研究,采用平面激光测量技术获得了燃烧室冷态流场结构和燃油浓度分布,分析了双级旋流预膜式空气雾化预燃级设计参数(两级旋流旋向、旋流强度)对流场结构、燃油浓度分布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并阐明了燃烧室点火和熄火特性与流场结构和燃油浓度分布的内在关联机制。结果表明,预燃级两级旋流反旋、适当减小内级旋流强度和增大外级旋流强度有利于改善这类分级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特性。相关研究结论能够应用于分级燃烧室预膜式空气雾化预燃级设计。  相似文献   
240.
黄章凯  张志波  宋飞龙  贾敏 《推进技术》2019,40(11):2505-2512
最佳点火能量、点火位置等关键信息可通过绘制点火概率曲线判定概率函数以提高点火成功概率。完成传统点火概率曲线的绘制需要至少300次的点火事件,以求得更加复杂的点火概率模型甚至需要更多的实验次数才能保证曲线精度。受制于点火器寿命,依据大数定律绘制点火概率曲线所需的多点数据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在减少实验次数的前提下保证点火概率曲线精度的模型。本文拓展了一种点火概率计算模型,针对不同的取点方式,通过随机二项分布求得概率函数中似然函数的未知参数,从而拟合空间位置点火概率曲线和能量点火概率曲线,结合均方差评估拟合程度选取最优取点方法。研究表明,采用最优取点方法拟合的能量-点火概率曲线可以将均方差降低至0.02左右,空间位置点火概率曲线均方差降至0.04。研究表明所选取的最优取点方法可有效指导实验工况选取,并绘制出可信点火概率曲线。同等置信度下,三种点火概率曲线的实验次数均减少50%以上,实现大幅减少实验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