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53篇 |
航天技术 | 170篇 |
综合类 | 41篇 |
航天 | 1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出一种基于无限大体裂纹尖端弹性应力场理论解的前几项多项式函数,对实际裂纹体弹性应力场有限元解进行拟合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时不需要预先假设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状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更符合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实际的应力应变状态.首先基于二维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应力场理论解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拟合确定应力强度因子需要的多项式应力函数的项数.然后分别以二维大板中心穿透裂纹、三维大体内埋圆裂纹和三维有限厚板中心穿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为例,通过与无限大板和无限大体应力强度因子理论解以及基于位移外推法和1/4节点张开位移法的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解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反映三维裂纹体裂纹尖端的实际应力应变状态,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更合理. 相似文献
52.
53.
结合近程战术地地导弹控制系统滚动回路的设计,讨论了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针对导弹的弹体滚动运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特点,将回路校正网络设计为变参数校正网络。设计中,使用IEAS语言编程对滚动回路单通道和控制回路三通道进行计算机仿真,经多次协调设计,结果令人满意。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4.
为解决传统载人登月方案中重型运载火箭难以研制、交会对接窗口选择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现有技术条件的基于地月L1点的载人登月方案设想。基于对圆形限制性三体模型和地月三,点特性的分析,将载人登月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研究了载人登月任务的规模、系统组成以及各舱段的质量分配等。通过与基于环月轨道方案各参数的分析和对比,提出通过付出较小代价将基于环月轨道的载人登月方案转化为基于地月,L1点的载人登月方案的方法。结果分析表明,经方案转化,不但能充分发挥地月L1点的优势,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节省燃料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5.
56.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在880℃/10min规范下成功实现了SiO2f/SiO2自身、SiO2f/SiO2与Cu和SiO2f/SiO2与1Cr18Ni9Ti三种接头的连接。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接头中靠近SiO2f/SiO2母材的界面处均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扩散反应层组织,反应层中出现了Ti和O的富集,根据两者的原子比例推断生成了TiO2相;另外,三种接头中心区都形成了由灰色相和白色相共同组成的Ag-Cu共晶组织,其中灰色相为Cu基固溶体,白色相为Ag基固溶体。接头剪切强度结果显示,SiO2f/SiO2/Cu接头剪切强度为12.4MPa,SiO2f/SiO2/1Cr18Ni9Ti接头剪切强度为18.4MPa,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是决定接头强度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前,国内缺少一套科学、系统的适用于飞机、发动机和导弹等航空装备修理工厂的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过程分析方法,从质量体系能力、质量支持能力、质量运行能力和质量绩效能力四个方面构建涵盖19项二级、60项三级指标的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G1专家组合多重相关赋权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决策者或专家意愿,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权重系数集;依据评价准则,采用专家打分、模糊评价的方式对航空装备修理工厂质量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对航空装备修理工厂提高自身质量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60.
T. Muoz-Darias I.G. Martínez-Pais J. Casares T.R. Marsh R. Cornelisse D. Steeghs V.S. Dhillon P.A. Charle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6,38(12):2762-2764
We present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simultaneous X-ray/optical campaign of the prototypical LMXB Sco X-1 at 1–10 Hz time resolution. Lightcurves of the high excitation Bowen/HeII emission lines and a red continuum at λc 6000 Å were obtained through narrow interference filters with ULTRACAM, and these were cross-correlated with simultaneous RXTE X-ray lightcurves. We find evidence for correlated variability, in particular when Sco X-1 enters the Flaring branch. The Bowen/HeII lightcurves lag the X-ray lightcurves with a light travel tim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reprocessing in the companion star while the continuum lightcurves have shorter delays consistent with reprocessing in the accretion dis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