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6篇 |
免费 | 1586篇 |
国内免费 | 21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261篇 |
航天技术 | 122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航天 | 8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21.
针对微型涡轮发动机测控要求,设计了集试车、控制系统半物理模拟、电动供油试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测控系统.各传感器调理信号并接到测控计算机与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通过串口接受测控计算机操纵指令,并采集p2进行转速间接闭环控制.详细介绍了转速测量方法、电动油泵(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驱动设计,并分析、设计了发动机控制律.测试软件以Lab Windows/CVI为平台,采用多线程技术设计.应用表明,系统结构简单、试验效率高,可为同类发动机研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22.
223.
为进一步提升现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性能,可以采用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针对此,本文首先建立考虑了三种耦合热力过程的连续爆震燃烧室热力过程分析模型,通过与传统涡轮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相耦合,分析了带连续爆震加力燃烧的涡轮发动机推进性能及加力燃烧室部件特性。结果表明,由于连续爆震燃烧室具有自增压特性,当将其替代传统加力燃烧室可以显著提升加力时涡轮发动机性能;但另一方面,作为加力燃烧室,由于涡轮后气流温度过高,导致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增压比的降低,通过对发动机循环参数的选择可以得到改善;同时,连续爆震加力燃烧室部件特性还受到燃烧室进气损失、反应物填充速度及反应物提前燃烧比例影响。 相似文献
224.
为实现对涡桨推进系统整体推进性能的数学模型模拟,以螺旋桨/桨扇作为受飞行外流条件影响的推进系统内流部件之一,引入其特性图,用跟随流量方法解决螺旋桨-自由涡轮转子与涡桨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流量平衡、功率平衡,发展了螺旋桨-自由涡轮涡桨发动机内流特性部件法数学模型,实现了对该类涡桨系统稳态/过渡态的数值模拟。对某8MW三轴桨扇发动机的台架转速特性和飞行任务剖面特性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模拟出包含桨叶变动桨距角、攻角等在内的外流螺旋桨/桨扇部件工作点详细参数,和高度、速度、涡轮前温度同时变化的多条件、多变量涡桨发动机的稳态/过渡态推力、推力耗油率等特性. 相似文献
225.
详细分析了发动机瞬变过程中热传递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热传递对压气机稳定裕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并以一台增压比为26的涡扇发动机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了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6.
朱岩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7,(2):40
研究了现役典型的民用飞机动力装置的安装系统,提出了两种分类方法。根据民用飞机和动力装置系统的设计特点,总结了安装系统的一般设计要求。从载荷类型和传力途径、固定方法、热补偿和隔振技术四个方面总结了安装系统的设计关键技术,提出了安装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为民用飞机动力装置安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支持和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飞机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型具有分流隔板的发动机进气道进行热气防冰腔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在进气道的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基础上,对防冰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包括防冰表面的温度分布和系统压降及系统管路的流量分配,由此验证防冰系统正常工作时能否满足对表面温度的要求.此外,还分析了供气温度、供气压力、供气流量以及限流环孔径对防冰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发现表面温度随供气温度、供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限流环孔径的变化对前缘表面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分流隔板的表面温度随孔径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