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285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8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旭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01,22(6):468-472
建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的优化设计模型,运用优化设计方法对三楔角外压和二楔角内压的混压式进气道进行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一维优化设计。运用数值方法对进气道的优化设计进行了二维验算,验证了优化设计模型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将数值计算方法应用于进气道的二维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进气道的性能。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包含三维、真实气体流动的进气道优化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252.
介绍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的结构要素,指出各要素的性能和研究方法,以及该发动机目前研究的概况与成果。探讨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3.
地面静止状态下,在Caret进气道进口下唇口外侧和外唇口下侧角落处存在一个较强的顺时针旋转大涡,涡破碎片控制该进气道总压畸变,即利用涡破碎片产生的反向旋转旋涡来抵消或减弱该旋涡。研究了涡破碎片分别安装在外唇口下侧和下唇口外侧时,几何尺寸、安装位置、以及安装角对Caret进气道出口流场总压畸变影响趋势。研究表明,安装在外唇口下侧的涡破碎片能改善总压畸变流场并可使Caret进气道在较小流量下使稳态总压畸变值减小17%,而安装在下唇口外侧的涡破碎片对畸变流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4.
周华  韩莹 《飞行力学》1999,17(4):6-11
首先介绍了航天器再入飞行中遇到的真实气体效应问题及其对航天器气动特性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对五六十年代以来高超音速地面模拟试验地位的转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空气助力的轨道间运送器、美国国家空天飞机和火星探测器的再入飞行为例,探讨了再入流动对地面模拟设备的设计要求,并回顾了各国在此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5.
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一体化性能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一体化角度出发,进行了空天飞机/吸气式推进系统一体化性能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涡扇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参数选择方法和计算结果, 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 计算了进气道和喷管的特性。最后给出了性能一体化的合成结果  相似文献   
256.
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和掺混段节流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和掺混段节流特性及其内部的复杂流动,以同试验进行对比,采用二阶迎风隐式TVD格式,内外流分区求解可压缩N S方程,数值模拟弹体,进气道和掺混段一体化通气模型复杂流场。进气道为"X"型布局二元双楔平面压缩混压式进气道,掺混段为圆形截面。计算了掺混段出口反压比pt pt∞=3 5~5 5,总压恢复系数σ,流量系数φ及流场情况。同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合理。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定性讨论了该冲压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和掺混段内部复杂流动状况。  相似文献   
25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网格技术,可快速求解S形进气道粘性内流场的实用工程算法:从Brandt的多重网格理论出发,采用隐式Beam-Warming时间推进格式,结合“锯齿式”迭代技术交替在粗、细两种网格上对雷诺平均三维非定常N-S方程进行求解。用此算法数值模拟了某型号S形进气道的内流场,与试验结果对比显示:计算得到的流场符合一般S形管道流动特性,所捕获的二次流图谱清晰合理,进气道出口截面处总压恢复系数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与普通单层网格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258.
新机试飞中的进气道旋流测量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新机试飞中的旋流及稳、动态压力畸变,即可全面评审进气道/发动机的相容性。根据进气道流场分析,建立一种适合于空中使用的旋流测量技术,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介绍了T87探的设计、性能、特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59.
进气畸变下低速轴流压气机失速起始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屠宝锋  胡骏  王志强  李亮 《推进技术》2010,31(4):428-432,437
为探索进气畸变对压气机失速起始特性的影响,本文以一台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对均匀进气和多种进气畸变形式下的失速起始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进气畸变包括1×90°稳态单波、2×90°稳态双波和1×90°周向旋转单波3种形式,压气机转速为600 r/min和800 r/min。试验结果表明,在均匀进气和固定进气畸变条件下该压气机均表现为模态波式失速起始特征,而在旋转畸变时观察不到失速前扰动信号。均匀进气时,失速前20~30个转子旋转周期即可观察到模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42%转子转速,并诱导产生旋转失速团,而且在失速发展过程中,失速团旋转速度保持不变。稳态进气畸变时,也是由模态波诱导产生旋转失速,但在失速团发展过程中,失速团的旋转速度会发生变化。旋转进气畸变时,失速前检测不到42%转子转速的模态波扰动,也没有发现尖脉冲扰动。  相似文献   
260.
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化成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6):525-528
对在不同抽吸开孔率下,某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抽吸开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和再起动能力的影响,发现抽吸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的流动性能,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但降低了压比,且开孔率越大,上述变化越明显;同时还发现抽吸能够减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迟滞回路曲线,大大降低进气道再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再起动过程中的超压、超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