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285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8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面向控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弹性机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其高度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使得飞行控制研究具有挑战性。本文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独特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其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基于模态分析结果,推导了关键动力学特性的解析描述,揭示出其潜在的物理机理,评估了其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研究了静不稳定性和非最小相位行为对控制带宽的约束,以及弹道/姿态大滞后特性。分析了控制/结构耦合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传感器配置准则。  相似文献   
232.
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基于热流量平衡方程的工程估算方法和二维薄层近似N-S方程数值模拟,计算高超音速飞行器对称面中心线上的温度分布。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气动加热为例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估算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3.
对相同迎风面积、不同宽高比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在设计马赫数6.0和非设计马赫数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宽高比对进气道流场特征及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宽高比的增加,由于进气道长度和气流浸润面积的变化,内压段进口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流量系数和内部阻力系数逐渐降低;由于侧壁附近三维流动区域占整个流场的比例不同,当宽高比较小时,侧壁附近三维流动效应对进气道性能影响显著,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相对降低、增压比升高、温升比升高、出口马赫数降低,小宽高比进气道的低马赫数起动性能趋于恶化;设计马赫数下,宽高比的增加使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反压承受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34.
凸包(Bump)进气道/DSI模型设计及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利用基于乘波理论的Bum p进气道设计软件,据锥型流精确流线法设计了一腹部进气布局的Bum p进气道。用CFD模拟手段,从对称面马赫数分布、凸包上的极限流线及横截面上压强系数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进气道进口段流场特征,证明所设计的Bum p进气道流动特征符合预期设计目标。通过CFD计算和试验对比,分析了所设计的Bum p进气道超声速气动性能,表明在发动机设计状态,在来流马赫数M a∞为2.0时,出口平均总压恢复系数接近0.87,而在M a∞=1.8时该值不低于0.91。   相似文献   
235.
蒋妮  王永卫  凌文辉  王健 《推进技术》2011,32(4):451-454
对头部进气、颌下进气、二元(两侧)进气三种典型布局的进气道/弹体一体化性能进行了计算,就阻力系数而言,颌下及头部进气优于两侧进气,升力系数则恰好相反。头部进气的流量系数最高,颌下次之,两侧进气则最差。对不同布局的总压恢复系数进行比较,颌下及两侧进气则较头部进气有好的攻角特性。  相似文献   
236.
进气道是飞行器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测量进气道流量系数是进气道风洞试验的重要内容.对来流马赫数Ma =4.5,5.0和6.0状态下皮托管进气道开展流量系数测量研究,通过对比理论值和实测值,获取各状态流量系数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增加,进气道流量系数与理论值偏差较明显,并逐渐增大.超声速风洞试验通常认为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相等,通过对测量截面总温与来流总温偏差以及测量截面流场畸变情况的分析,判断测量偏差主要是由测量截面总温等于来流总温的假设导致的.在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由于模型壁面热交换的存在,测量截面总温低于来流总温,进气道流量系数测量时需要进行总温修正,以提高流量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37.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磁窗”减轻再入通讯中断的机理。推导出线极化波,园极化波穿透磁等离子体薄层时,场量的传输矩阵。给出了功率反射系数及透射系数表达式。通过这种磁窗理论模型,模拟算出了为减轻或消除再入通讯中断所需要的磁场强度。并通过激波管上进行的磁窗模拟试验,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38.
导弹质量矩控制技术建模与静态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韬  黄运平  陈万春  殷兴良 《宇航学报》2006,27(5):1081-1086
导弹为获得高超声速和高机动能力,必然在操纵、控制方面付出一定代价。针对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质量矩控制方案。在分析了本方案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质量矩控制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包括质心动力学和绕质心的动力学方程。最后对质量矩控制模型进行数字仿真,对给出的滑块运动规律得出了三通道控制的多种响应曲线。尽管相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简化,但是从静态控制模型获得的性能指标,已经能够证实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9.
何山  吴盘龙  恽鹏  李星秀 《宇航学报》2020,41(5):553-559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再入滑翔目标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顾成本输入估计的无偏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Retrospective cost input estimation-unbiased converted measurements Kalman filter, RCIE-UCMKF)。首先,根据再入滑翔目标的飞行特性,将加速度看成是未知的确定输入构建运动学跟踪模型;然后,对目标的非线性量测信息进行无偏转换,并将得到的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解耦,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最后,利用回顾成本的输入估计对未知加速度进行重构,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更新输入估计器的参数矩阵,同时将估计的加速度引入到卡尔曼滤波框架下,实现对高超声速再入滑翔目标状态的准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0.
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给出一个可面向姿态角速度镇定的非线性设计模型.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鲁棒动态逆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角速度的渐近镇定中.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动态逆控制方案,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可保证飞行器姿态角速度得到快速镇定,并且具备针对模型不确定和结构干扰力矩的强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