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篇 |
免费 | 498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84篇 |
航天技术 | 383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航天 | 4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篇 |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针对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匹配中匹配数目不多以及重复结构下匹配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线几何的统计优化特征匹配算法。利用正确匹配特征点之间满足对极约束的特点,从而可以减小特征点搜索区域,避免由于重复结构引起的误匹配对。首先使用一个小的特征点样本估计图像之间的基本矩阵,并利用它结合对极约束模型来引导特征匹配;然后利用基于特征点主方向和尺度信息的统计优化方法进一步消除误匹配,得到最终匹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图像的旋转和缩放变换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匹配精度和数目有了很大提升,对于具有重复结构的图像匹配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332.
针对正态的分布型符号数据,提出一种新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体现正态的分布型数据的全部原始信息为出发点,给出正态的分布型变量的一阶矩、二阶原点矩、二阶混合原点矩的定义和计算原则.在此基础上,定义针对正态的分布型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残差信息的平方和,推导最小二乘回归系数.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所得回归模型在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上的有效性以及相对于\"中心法\"的优越性.给出的正态分布型变量数字特征的定义和计算原则为将其他经典的多元统计方法推广到分布型数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3.
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是下一代飞行器的重要候选动力装置。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之后,重点对目前开展的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典型的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及结构形式,然后讨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的性能收益和代价,并对未来的总体设计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未来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总体设计应在并行多/变维度、多学科优化体系下开展,考虑多源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引入混合维度仿真方法评估新颖部件技术特征,并结合飞行任务需求开展飞机/发动机的综合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334.
335.
悬停和前飞是昆虫常用的两种飞行状态,研究昆虫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动稳定性问题对昆虫飞行动力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平均模型\"和小扰动线化的思想,给出了昆虫绕平衡点处纵向和横向的小扰动运动方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获得气动导数,并利用特征模态分析法求解运动方程,研究了蜂蝇悬停和前飞时的动稳定性.结果证明,悬停时纵向和横向扰动运动均存在不稳定模态,悬停是不稳定的;前飞时,纵向扰动运动的不稳定模态的倍幅期较悬停时减小,其纵向不稳定性逐渐增强,而横向不稳定性较悬停时减弱,趋于较弱或中性的稳定;前飞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336.
提出了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和峭度图(kurtogram)的滚动轴承包络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原始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通过LMD进行自适应的频率成分分离和初步降噪,包络分析中带通滤波器的参数通过峭度图客观地提供,从而提高滚动轴承包络分析的准确度.通过对滚动轴承仿真信号以及实验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情况下,LMD可以自适应分离出滚动轴承的固有振动成分,峭度图可以自动确定包络分析中带通滤波器的参数,与传统包络分析比较,所提方法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提取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
337.
338.
339.
水下航行体首部边界层转捩会产生较强的噪声,严重影响其通信及探测性能。为探明诱发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流动结构,本文以SUBOFF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水洞实验及大涡模拟方法,获得激流丝扰动下的水下回转体边界层流场。研究发现:边界层内流动在激流丝下游形成分离泡,在分离泡中后部发生转捩,诱发了大量多尺度非定常涡系。采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研究了边界层转捩区流向、法向速度脉动及压力脉动的模态特征,发现流向速度脉动的主导模态是分离泡及其沿流向的破碎和下游流向涡,其中分离泡区域流向速度脉动为低于3000 Hz的复合频率,下游流向涡为低于200 Hz的低频结构。法向速度脉动与压力脉动模态特征相似,都呈现出高频、宽频脉动特征,在分离泡附近强度最大。由此推测,分离泡及其破碎是边界层转捩的主要诱因,其诱发的法向速度脉动是产生高/宽频噪声的主要原因,流向速度脉动仅与低频噪声有关。 相似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