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航空   803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142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一种水平尾翼流动控制装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型机采用上单翼低平尾布局,在着陆襟翼小迎角状态时平尾下翼面翼根部位出现局部气流分离,导致飞机振动,力矩特性出现异常变化。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平尾翼根前方0.12倍根弦长,下方0.30倍根弦长位置的机身上加装一对小展弦比负弯度小翼作为涡流发生器/导流片,一方面加速了后方分离区边界层与外流的能量交换,另一方面利用其上洗作用降低了平尾翼根区域的局部负迎角绝对值。通过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导流片使平尾分离区面积缩小50%,小迎角俯仰力矩拐点推迟4°以上,以较小的性能和结构重量代价解决了局部气流分离问题,拓展了飞机飞行边界。  相似文献   
132.
漂浮式风力机与近海桩基式风力机、陆上风力机差异很大,特别是漂浮平台设计复杂,对仿真工具要求更高。海上风力机除受气动载荷之外,还需进一步考虑海洋环境所施加的各种其他载荷。采用自由涡尾迹方法计算风力机气动性能,分别采用线性波和PM频谱模拟波浪运动并应用Morison方程计算波浪载荷。构建张力腿漂浮平台结构动力学方程,以气动载荷和波浪载荷为激励,得到平台响应,并反馈至气动计算,从而完成气动、结构和水动的耦合计算。最后以大型风力机NH1500为例,对张力腿式海上风力机进行仿真模拟,对比分析来流风速、浪高和波浪入流角对漂浮平台运动和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PM频谱模拟真实海况并计算漂浮式风力机动态响应,为漂浮式风力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3.
利用边条涡抑制Y形进气道流场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用于飞机外流流场控制的边条涡技术被首次引入内流场的控制,抑制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改善进发匹配。针对某型飞机的 Y形进气道,有 3对边条涡片被加装在进气道内,与通常的涡流发生器不同的是,这些涡片被设计来控制整个进气道流场而不是仅仅改善局部的附面层。大量的实验结果证实,这种流场控制措施的改善效果显著,某型飞机的 Y形进气道在亚、跨和超声速等各种飞行速度,及不同攻角、侧滑角和开关放气门等飞行条件下,其出口流场畸变均减小,尤其是原流场畸变较大的情况下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4.
涡轮矩形叶栅中的旋涡模型的进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周逊  韩万金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3):199-204,198
介绍了自1955年以来,在涡轮矩形叶栅流动研究中出现的6个有价值的旋涡模型,论述了它们形成的机理,以期通过对涡轮矩形叶栅旋涡模型发展状况的回顾,来说明气动力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涡控制技术的实质是设法组织或重新组织涡结构。认为未来涡轮叶栅设计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技术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5.
双三角翼前缘剖面形状对涡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前缘剖面形状对双三角翼涡运动的影响,分析了前缘剖面形状对三角翼、双三角翼涡运动影响的不同机理 :对三角翼,尖前缘可以形成组织最好的涡结构,但对于双三角翼,圆前缘生成的旋涡结构较靠近翼面,涡结构紧密,诱导能力较强,可以形成有利的涡涡干扰,使内翼涡通过剪切层向外翼涡输入涡量更加容易,合并涡变得更加稳定,推迟了涡破裂,而且由于涡较靠近翼面,因而可以产生较高的非线性涡升力,这同传统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6.
Michel等人1998年应用平面传声器阵列对飞机过顶噪声进行的测量研究首次发现,机翼尾迹脱落涡噪声是某些类型飞机重要的噪声源。为发展一种预测这种噪声源的理论预测模型,应用von Karman涡街模型模拟二维机翼下游尾迹脱落涡,尾迹涡的强度和脱落频率应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基于Howe后缘噪声理论,并结合尾迹模型,本文发展了一种预测脱落涡噪声声压级和指向特征的气动声学模型。对6架现代商用飞机的机翼尾迹脱落涡噪声的计算表明,本文理论模型预测的涡脱落频率、声压级以及噪声的指向性等与实验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7.
进气畸变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气动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插板模拟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进口流场畸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详细分析了进口畸变下跨声速压气机的流动特点、激波沿周向的分布以及压气机的失速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插板使压气机前的不同周向位置产生正、负预旋流动;转子前速度的周向分布沿轴向是不断变化的,在距离转子较近时,畸变区的轴向速度反而较大;气流在过渡区A(转子进入低压区)时为正预旋,为非激波区;在过渡区B(转子退出低压区)和畸变区时为负预旋,为强激波区;过渡区的泄漏涡最强,是不稳定流动的诱发区域.   相似文献   
13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战术导弹大迎角状态下涡破裂导致滚转力矩随迎角非线性增长引起舵面控制能力不足的现象。首先通过标准模型的数值分析,验证了所采用的CFD方法具有三角翼前缘涡破裂现象的捕捉能力;然后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对某“++”字正常布局导弹构型(含弹翼、弹身、尾舵和整流罩等)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亚声速状态下滚转力矩在迎角大于20°时出现非线性增长,导致全动尾舵的滚转控制能力不足。通过分解各部件对滚转力矩的贡献,并分析流场结构,探明了该现象发生的流动机理,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迎角的增长,弹体迎风面的尾舵前缘涡首先发生破裂,导致其平衡诱导滚转力矩的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139.
为探究不同旋流器位置和数目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法对某旋转流线涡燃烧室冷态流场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位置,旋流器距离燃烧室头部为88 mm时流线涡更稳定、更不易脱落,且燃烧效率最高,火焰长度也最短,燃烧效果最理想;旋流器数量的改变对压力损失和火焰长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3个旋流器产生的涡范围更大,且会使空气与燃料掺混得更好,壁面温度场更加理想,燃烧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0.
运用面元法模拟直升机机身流场,计算前飞状态的ROBIN(rotor body interaction)模型孤立机身顶部中线的压力系数分布,并与参考数据、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准确性.采用离散涡系模拟平尾、垂尾和短翼等升力面,以带短翼的UH-60直升机为例,研究了升力面参数变化对机身、平尾、垂尾气动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升力面的安装角显著改变了气流对其周围的绕流情况,在参数中影响最大;平尾参数尤其是安装角会对垂尾和短翼的压力系数产生较大影响;减小垂尾展长和增大短翼安装角会提升各自的压力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