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1051篇
航天技术   237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2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高强纤维与聚四氟乙烯纤维混编织物增强树脂制成自润滑复合材料,在重载摩擦工况下进行了摩擦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高强纤维、基体树脂对表面温度、应力、摩擦因数及压缩强度的影响,并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PTFE转移润滑膜”的减摩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载条件下织物A/改性酚醛树脂综合性能优异,摩擦过程中摩擦表面形成“PTFE转移润滑膜”,摩擦因数达到0.018.  相似文献   
962.
利用纹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对流马赫数(Mc=0.28,0.38,0.72)可压缩混合层密度梯度场的特性。由纹影图像可以看出:具有可压缩效应(高M。数)的混合层存在不同程度的摆动。将纹影图像对比以后还发现:当Mc〈0.3时,在可压缩混合层中发现了类似于Brown—Roshko的结构,混合层看不出明显的摆动;随着可压缩效应的增强(对流马赫数Mc〉0.3),混合层开始摆动,并且随着对流马赫数的增大,混合层开始摆动位置向前移动。此外,还观察到不同对流马赫数下大尺度结构出现的区域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3.
高温升蒸发型双腔燃烧室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明  吴二平  唐明 《推进技术》2010,31(4):418-422
为了满足热风洞对燃烧室高温升的要求,设计了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蒸发型燃烧室,采用主辅火焰筒前后配置的双腔结构使燃烧室实现了1600K的温升。通过对燃烧室的气动热力计算,确定出了燃烧室的总体尺寸,设计了燃烧室的主要部件并对燃烧室进行了一定的性能实验。实验及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燃烧室在结构方案、主要部件和总体性能方面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4.
在亚音速高温气流实验装置中,使用拍摄OH自发光辐射的方法研究了蒸发式火焰稳定器的燃烧特性,分析了来流马赫数和余气系数对蒸发式火焰稳定器后反应流场的影响。通过对比火焰稳定模式,气流速度较低时火焰稳定性主要靠稳定器尾迹区中涡的生成和脱落控制,而气流速度较高时稳定器侧壁内缘出现的小反应区也是火焰稳定的重要因素。喷嘴的喷射条件对稳定器后的反应流场有重要影响,在油气比较高时,气流速度较低,出现回火,火焰悬停距离较小。在同样的气流速度下,降低余气系数,稳定器后的火焰形状发生本质变化,两个强烈反应区消失,反应区的边界变模糊。  相似文献   
965.
过载加速度下涡旋微槽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积浓度30%的乙二醇水溶液为工质,对槽宽0.5mm,深宽比为2、3、4的矩形截面涡旋微槽试件在过载加速度条件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试件所用材料为紫铜,每个试件上按两行分布6个涡旋微槽,所承载加速度由离心式过载加速度试验机提供。分析了不同深宽比的涡旋微槽在不同工质流量和不同过载加速度下的流动特性,得出了微槽结构、工质流速对其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度方向对微槽内流动特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且加速度越大,摩擦阻力系数越大。在过载加速度条件下Dean数是决定涡旋微槽抵御和适应过载加速度对其流动特性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6.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fly-by-wire(FBW) passenger airliners. Taking for example an FBW passenger airliner model with directional relaxed-static-st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signal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airframe frequency response,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gnal type selection, signal parameters design, and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leron and rudder excitation signals. A simulation valid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s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he validation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signed signal can excite the lateral-directional motion mode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adequately and persistently. Meanwhile, the relative error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less than 5%.  相似文献   
967.
利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器和电弧风洞耦合加热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驻点高温区的加热环境,对一
种内部为高温热管和一种内部为高导热石墨的简单球柱形套装样件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非接触红外测温装
置对样件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内部为C/ C 材料制成的对比样件的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高温热管和
高导热石墨均能够有效地将样件驻点高温区热量传导到柱身低温区,其中高温热管样件驻点温度降低9. 5%,
柱身温度升高14. 6%;高导热石墨驻点温度降低14. 4%,柱身温度升高11. 4%,显示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
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968.
一种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种二元混压式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和实验考察,研究了不同尺度进气道模型自起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来流单位雷诺数条件下,随着模型尺度的减小,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有所提高,起动性能有所降低。同时对不同尺度模型进行雷诺数匹配,发现在相同雷诺数下,不同尺度模型的起动性能相近,表明雷诺数是影响不同缩尺模型起动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在可获得的实验结果范围内,数值模拟所得到的自起动结果基本与之相符。此外,对实验中发现在低雷诺数下进气道反而呈现出自起动特征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比较指出了低雷诺数下来流偏向层流流态,可能会导致进气道呈现一种“起动”状态。  相似文献   
969.
利用数值求解化学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的方法,对有自由来流情况下喷流介质为空气和钾元素混合物的超声速钝体喷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喷流总温对模型周围电子密度分布的影响和喷流对模型气动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利用喷流达到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喷流总温T0j=2000K-3000K和喷流介质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2和0.05的情况下,在模型周围可形成峰值电子数密度Ne=1011~5×1014/cm3的等离子体层,而且模型的阻力可降低35%。  相似文献   
970.
翼型低雷诺数层流分离泡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翼型在不可压和低雷诺数条件下工作时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Rogers发展的双时间步Roe格式,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S方程。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条件下(Re=6.0×104,1.0×105,2.0×106),E387翼型在不同攻角条件下(α=0°、4°、7°)翼上表面后缘部分的层流分离现象,对应于长分离泡。时均化的结果同McGhee[12]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了低雷诺数层流分离的非定常和时均化特性,并对漩涡脱落中主涡、二次涡以及出现的漩涡对并的周期性过程和对气动力脉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条件下的层流分离现象,是周期性的旋涡脱落过程。所谓长层流分离泡是其时均化积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