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337篇
航空   1158篇
航天技术   263篇
综合类   206篇
航天   69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电磁发射拦截装置中发射线圈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电磁发射拦截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发射线圈的三维模型,对发射线圈进行了磁—结构耦合分析,给出了发射线圈的磁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82.
二次曲线截面弹身的气动设计及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唐伟  张勇  李为吉  马强 《宇航学报》2004,25(4):429-433
非圆截面弹身外形飞行器是当前飞行器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平面斜切圆锥获得的二次曲线可以构造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等典型的飞行器截面形状。采用模线设计方法并引入二次曲线形状控制参数,可以快速简便且精确地构造各种二次曲线弹身形状。发展了一套可以预估横截面为二次曲线的飞行器高超声速纵横向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提出并建立了二次曲线截面弹身飞行器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利用相同的优化模型对圆截面、椭圆截面、双曲线截面及抛物线截面外形进行了优化。最后,对二次曲线截面弹身外形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83.
建立了火星大气环境模型和伞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火星环境下伞舱系统中进入舱的运动特性,并对其在火星环境和地球环境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仿真比较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为探测器火星登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早期的探月飞行都采用直接由地球飞到月球的地月转移方式,探测器由运载火箭直接发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这样做的好处是飞行时间比较短,只需3至5天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探月活动中采用了一种新的飞行方式,探测器飞离地球前,先在绕地球飞行的调相轨道上运行若干圈,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可以在运载火箭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由探测器来补充;二是可以减小转移轨道中途修正的负担;三是可以扩大发射机会窗口。文章以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美、日的两个月球探测器为例,详细讨论了这种新的飞行方式,同时还对我国后续探月计划的飞行轨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85.
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飞行器飞行空域和飞行状态大范围快速变化时姿态控制系统的适应性问题。采取的方法是首先通过某一大气飞行器的传递函数计算分析,找出对传递函数幅相特性影响比较大的关键动力学系数,再通过对关键动力学系数的全气动表变化规律研究,设计出姿态控制系统的动静态增益随M,α,β和q的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了动静态增益在整个飞行状态下的自适应调节,大大提高了姿态控制系统的裕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86.
岳帅  林轻  杜忠华  聂宏  张明 《宇航学报》2021,42(6):697-709
以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收放、锁定、缓冲一体化着陆装置及其气压驱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着陆装置展开机构的运动奇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展开机构动力学模型与气压驱动系统集中参数模型,将两模型相耦合从而构建了展开系统协同仿真分析模型,随后重点研究了运载器主体自旋角速度、垂向返回速度、减压阀调节压力以及支柱摩擦力对展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载器自旋角速度越大,产生的离心力越高,将导致支柱展开时间及各腔压力峰值减小;垂向着陆速度越高,引起的支柱气动阻力越大,将会大幅延长展开时间;减压阀调节压力的增加将缩短展开时间,但会引起各腔峰值压力上升;支柱摩擦力的增加将增大展开时间,但会减小锁定到位时间。  相似文献   
987.
董斌斌  金海波 《飞机设计》2013,(2):27-30,38
富勒襟翼能够产生比普通单缝襟翼更大的升力增量,而且比双缝和多缝襟翼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更有利与气动优化,在现代民用飞机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使用二次曲线分段构造富勒襟翼的几何外形,使用SST-k-ω湍流模型对气动网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以此为基础优化襟翼的几何外形来提高襟翼的升力增量,并对襟翼外形优化前后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富勒襟翼外形,可以提高襟翼头部的吸力峰值,进而提高对主翼环量诱导作用,使得两段翼型的升力系数增加。基于CFD流场显示,可以发现由于襟翼缝道流动对襟翼气流的分离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随着两段翼型迎角的适当增加,反而可以改善襟翼上方气流的分离情况。  相似文献   
98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6):1703-1716
An adaptive optim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ler is presented for the Solid-Rocket-Powered Vehicle (SRPV) with uncertain nonlinear non-affine dynamics in the framework of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First, considering that the ascent model of the SRPV is non-affine, a model-free Single Network Adaptive Critic (SNAC) 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ynamic neural network and the traditional SNAC method. This developed model-free SNAC method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NAC method that can only be applied to affine systems. Then, a closed-form adaptive optimal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the non-affine dynamics of SRPVs. This controller can adjust its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flight conditions and converge to the approximate optimal controller through online self-learning. Finally, the convergence to the approximate optimal controller is prov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uniformly ultimate boundedness of the tracking error is also present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989.
运载火箭测控系统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轨道多样、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上行控制和空间环境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等发展特点,以及高码率、高覆盖、高精度的测控需求,研究了天基测控、多音组合编码安控、高效遥测和测控数传一体化等几种运载火箭测控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从工程的角度,提出了中国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发展思路和天地一体化的测控体系结构;并就测控系统资源配置与使用模式、新型测控体制和测控手段、遥测和安控频段等重点发展方向简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0.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再入飞行器热流载荷反演方法.以一维结构为例验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材料温变热物性参数和传感器测量误差对反演精度的影响;进而针对热防护结构和返回舱结构开展了热流载荷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反演热防护结构和返回舱结构的热流载荷;考虑材料的温变热物性参数会使得反演过程存在非线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