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98篇
航空   536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内部苛刻的工作环境,总结了再生冷却技术在裂解传热和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再生冷却过程中碳氢燃料的热裂解模型和传热研究的最新发现,认为裂解机理的研究制约着数值方法的发展,并影响着真实条件下的传热现象研究;分析了煤油再生冷却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典型方案,复杂的耦合特性与材料间的工艺结合问题分别限制了系统多样化功能和主被动结合热防护技术的实现.目前需要在裂解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可靠裂解模型和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广泛开展冷却通道内传热恶化和耦合现象的研究;重点解决系统中的耦合机理和材料间的工艺结合问题,从而推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702.
以超燃冲压发动机支板工程设计及应用为研究目标,从燃料/空气掺混增强、燃烧强化、支板/凹腔一体化稳焰、支板阻力及支板热防护5个方面对国内外超燃冲压发动机中支板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认为支板可靠热防护是限制其工程应用的瓶颈,建议:1)采用燃料侧喷,利用超声速扰流气动掺混替代尾部交错结构机械掺混,降低支板阻力及热防护难度;2)飞行Ma>7时,放弃支板/凹腔一体化结构,并使支板远离燃烧区域高温燃气,仅承受来流热冲击,以便现有材料及冷却技术能够解决支板热防护问题,且此时支板阻力主要取决于来流条件,推荐采用带有前缘角度、后掠结构的薄支板以减小支板阻力;3)结合多种手段对支板进行综合热防护,实现支板长时间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703.
对9种不同几何尺寸的冲击孔板及其换热靶板,在冷流压力损失控制在10%以下时,测量其换热的平均努氏数,并依据结果分析冲击换热的影响和影响程度,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将结果数据整理成换热的准则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1)冲击换热的平均努氏数Nud随冲击孔的雷诺数Red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冲击换热的平均努氏数Nud在冲击间距Zn=0.8mm~4.8mm内,随Xn/d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冲击间距Zn=0.8mm~4.8mm内,冲击换热随冲击间距与冲击孔孔径之比Zn/d增加而微弱上升,(4)在实验范围内冲击换热的平均努氏数可用下式表示:Nud=0.281(Zn/d)0.071(Xn/d)-1.29Re0.76d,式中1500≤Red≤10000,6.25≤Xn/d≤8.33,0.53≤Zn/d≤3.00。  相似文献   
704.
针对小型平板毛细抽吸两相流体回路(CPL)在高热流密度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系统的压力损失与毛细芯的毛细抽吸力,得出采用氨工质有着较好的传热性能和更高的毛细限,同时得出影响系统毛细限的主要因素是蒸汽联管管径和工质的蒸气密度,提出了工质传输系数作为选取工质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蒸发器多孔芯,金属壁面以及工质气、液空间区域的耦合数学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得出蒸发器内的温度分布及由于侧壁效应对多孔芯传热传质与传热极限的影响,同时提出小型平板CPL系统存在侧壁效应传热极限,它是影响系统最大传热量的一个重要极限,在设计小型平板CPL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05.
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叶片前缘多排圆柱形孔的气膜冷却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出了不发生主流侵入腔室的最小平均吹风比、孔排区及其下游的局部换热系数,并研究了主流雷诺数及平均吹风比对局部换热系数比的影响。实验参数范围:主流雷诺数Re=42000~127000,平均吹风比M=0.8~2.0,测量分8个工况进行。  相似文献   
706.
通过引入非定常尾迹诱导过渡的时间平均间歇因子的概念,提出常规过渡的起始点位置和尾迹诱导过渡起始点位置的算法,实现了对非定常尾迹影响下涡轮叶片上时间平均换热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无论在叶片吸力面还是压力面,计算与实验符合均很好。  相似文献   
707.
燃气发生器绝热层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和提出了提高燃气发生器绝热层性能的途径,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绝热层性能的影响,研制出可满足燃气发生器使用要求的含石棉三元乙丙绝热层;含石棉丁腈绝热层和含芳纶三元乙丙绝热层。  相似文献   
708.
航空发动机高压旋转涡轮盘腔流动与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水汀  张东  陶智  徐国强 《推进技术》2003,24(2):118-121
在同模型实验参数范围内,且数值解和实验解基本吻合的前提下,对发动机原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求解了旋转系下流体流动与换热微分方程组,通过对气体域和固体域进行共扼计算,并将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福合求解。结果表明利用低参数下实验数据支持的数值计算程序对真实参数的模拟是合理的,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数值外推法比传统实验外推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09.
释热分布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进燃烧室、尾喷管的设计和优化燃料在燃烧室内的释热方案,建立了广义一维流动/释热分析方法,对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单凹腔模型发动机实验结果的对比,着重分析了燃料在燃烧室内不同的释热分布对模型发动机推力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对发动机燃烧室内释热分布和内流道作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内采用多阶段分散释热方案对模型发动机推力性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10.
针对基于传统分析方法的超然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设计存在通用性差、周期长问题,采取子结构法建立主动冷却通道体胞的流固热多场耦合有限元模型,在与实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基础上,分析了结构质量和质量流率不变时通道数目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超椭圆方程描述通道截面形状,结合Kriging响应面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开展了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